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初具規模,但作為一個經濟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總量偏小,結構不夠合理,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體制障礙尚未消除。福建省生產總值只有長江三角洲一個省——浙江的一半左右,財政總收入只有浙江省的40%左右,更不要說跟珠江三角洲的廣東省相比,區域經濟總量很小。有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較少,服務業發展相對較慢。 “從國家公共投資政策來看,國家公共投資方面的歷史欠賬成為福建發展的制約瓶頸。”福建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福建長期處于前沿,國家歷次重大規劃都沒有把福建納入其中,工業、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偏低,既沒有重大工業項目布點,更缺少公路、鐵路、港口建設方面的投入。 交通方面投入不足成為福建發展的軟肋。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福建省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高速公路里程在全國排第16位,鐵路路網密度居全國第17位,每萬人擁有鐵路里程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福建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認為,突破福建發展,第一步必須要“補課”,要補上公路、鐵路、港口為核心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歷史欠賬。路網和港口建設都是投入巨大的項目,盡管有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但福建省也需要大規模的配套資金。僅鐵路一項,“十一五”期間全省要投入1000億元,其中福建省要投資200多億元。這種超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將對福建財力提出巨大的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