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長助理、省發改委主任王祖繼認為,吉林省幾年來在經濟結構上發生的深刻變化來源于機制變革,通過改變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歷史遺留,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不斷形成和完善,并通過加大開放力度帶來外資、管理、人員上的各種變化,形成一種沖撞,從而帶動包括思想觀念、體制結構在內的老工業基地整體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吉林的決策者還清醒地意識到,吉林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這里有歷史形成的體制機制方面深層次問題,也有振興老工業基地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今,吉林正處在增強發展基礎、調整經濟結構、持續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為此,應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向新型產業基地轉變,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 在今年5月初召開的中共吉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吉林省委書記王珉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到2011年全省地方生產總值達到一萬億元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000美元。專家認為,這些目標比吉林省十一五規劃提高了30%至50%,如果屆時達到這樣的目標,吉林省經濟總量將由現在的第21位提升到15至17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將躍升至全國前10位。 專家分析認為,目前,吉林省整體經濟發展正處于上升周期,吉林省經濟發展的上升周期將與國家振興東北政策釋放的上升周期產生疊加效應,吉林老工業基地面臨難得的新機遇,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跨入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新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