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帶著一本支票本在全國各地做生意、旅行或者消費將成為現實。記者了解到,日前,由央行推行的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已經開始在南京各家銀行實行,這將給南京市民的異地支付帶來一種全新的“省錢”途徑。
支票可在全國各地使用
昨日,記者走訪了新街口附近的幾家銀行發現,不少銀行已經在大廳顯著位置處貼出了央行的相關公告。新街口某商業銀行會計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異地簽發、使用的支票金額,按央行規定其金額上限不能超過50萬元。 據了解,支票全國通用后,異地支票款項的到賬時間有所變化。一般情況下,同城支票到賬時間為提交收款行后一個工作日內,而異地支票因付款行響應程度不一而有所不同,最早可在2至3小時內收到款項,最長在銀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收到支票款項,且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此外,如果出票人簽空頭支票,將被處以支票票面金額5%但不低于1000元的罰款,持票人還有權要求出票人賠償支票票面金額2%的賠償金。
用好個人支票非常省錢
以前,支票的使用一般局限在同城范圍內,如果要跨區域支付,企業一般選用銀行匯票、匯兌或直接搬運現金的方式。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買一本25張的支票本工本費是5元,每張支票收取手續費1元,也就是說,辦一筆異地支付業務的成本只要1.2元,大大低于銀行匯票或使用電匯的每筆成本。 同樣,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用好個人支票也能省錢。現在很多學生去異地上學,都通過銀行或郵局匯款的方式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一般要收取0.5%至1%的手續費,也就是說1萬元錢要收取至少50元的手續費,而以后只要攜帶個人支票,直接交給學校就行,成本也是1.2元。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和匯票、匯兌相比的缺點是,支票不能及時到賬,一般要隔天。而且國內信用體系還不健全,靠簽名支取的信用風險還是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