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重慶成都被批準成為“新特區”!這一消息迅速成為海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聯合早報等海內外媒體紛紛在顯著位置或欄目刊播消息或評論,各大門戶網站均把這一消息作為頭條新聞。 《人民日報》援引了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的觀點,“中國改革、發展到現在,設立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符合改革的大方向,十分必要。” 《中國青年報》則發表專門的評論員文章說,“批準成渝成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中央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部署。”
《重慶日報》說,重慶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大城市大農村并存,“小馬”拉“大車”,使得重慶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任重道遠。如何攻堅克難,通過積極有效的探索闖出一條未來發展的新路子,是當前迫切需要破解的重大課題。
四川新聞網報道說,在成都市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批后,成都市下一步將重點在統籌城鄉規劃、建立城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管理體制、建立城鄉均等化的公共服務保障體制、建立基層自治組織、統籌城鄉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率先突破。
《成者商報》引述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的話指出,就目前來看,中國的國情還是城市人口少于農村人口,用比較少的人去帶動比較多的人難度是很大的。因此這是一個逐步的、漸進的過程。必須把握好社會經濟發展每個階段的特征,在工業化、城鎮化的初始階段,要靠農業、農村、農民提供積累,這是很多國家都沒法避免的階段。但要把握好一點,當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要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方針。從總體上看,現在中國相當多數的地區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階段,從這個角度講,中國現在開始具備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基本條件,這就為破解“三農”難題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不再是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業論農業,而是在城鄉統籌的大背景下去考慮這個問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