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一名外國游客在奧運倒計時牌前留影 | 2002年至2008年,北京市計劃用于奧運會的相關投資總規模將達2900億元。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研究報告稱,由奧運拉動的產值將達到1.376萬億元人民幣,而外資企業成為奧運經濟的最大受益者。 “與北京奧運同生共榮的,不僅是贊助商,也包括了中國經濟體系中的所有內、外資企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顧問張文魁說,“這本身也是北京奧運的意愿,讓更多的內、外資企業分享奧運紅利。” 當北京取得2008年奧運主辦權時,海外輿論一度懷疑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不足以讓外資企業充分“分享”這一盛會。 “然而當大眾汽車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北京奧運第一個合作伙伴時,國內企業倒是頗有微辭,”張文魁說,“當然,北京奧運贊助商的選拔和結構都是按照國際慣例進行的。” 現在,龐大的奧運經濟已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2008年一天天臨近,奧運經濟上緊發條穩步前行。誰都不想錯過2008北京奧運這場盛宴,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實力雄厚的跨國巨頭。 今年3月,瑞士ABB集團在北京獲得2200萬美元電力變壓器合同。按銷售額計算,中國實際已成為ABB集團第一大市場。 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之一的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也同樣看好北京奧運帶來的滾滾商機,正在向中國推銷場館電力輸電設備建設理念和流動發電租賃業務。
2007年通用電氣在中國的總銷售額有望達到25億美元,其中與奧運有關的業務額為4億美元。而整個北京奧運會將為通用電氣帶來8億到10億美元的銷售額。 不僅僅是最高級別的全球合作伙伴,普通的贊助商、供應商也緊盯著北京奧運巨大市場。去年10月,來自馬來西亞的嘉里糧油(中國)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食用油供應商。聯邦快遞則選擇成為中國羽毛球隊2006年至2008年的主贊助商。 “大眾汽車、阿迪達斯、強生、必和必拓等在內的奧運贊助商已經深深嵌入中國經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丁元竹說,“他們會直接或間接地分享奧運經濟的紅利,這也就是經濟學中所謂的‘波及效應’。”目前為止,北京奧運會共有贊助企業51家,其中包括11家北京奧組委合作伙伴,10家贊助商,19
家獨家供應商和非獨家供應商以及12家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 專家認為,與歷屆奧運會相比,北京奧運對于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第一,直接投資規模遠超往屆,2900億元創奧運投資之最,對經濟的直接推動效應顯著;第二,北京奧運將成為若干新興產業啟動的契機,3G、數字電視都將借助北京奧運的舉辦出現大規模發展;第三,奧運舉辦恰逢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處于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的轉型期,奧運會的舉辦可以大大提振消費者信心與增長期望,促進經濟結構更快更好的轉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