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在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次第出爐的情況下,中國教授富豪排行榜的問世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個榜單本身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價值,比如它的排名是否客觀、標準是否準確,這些都屬于榜單制作者的職責,旁觀者不用為此操心。但是榜單折射的一些現象值得注意,比如入選者基本都兼具董事長、總裁等商業身份和教授、兼職教授等學術身份。一個人既是教授,又是富豪,這不是什么壞事。但是,一個教授如何成為富豪,或者反之,一個富豪如何成為教授———這些“變身”過程需要仔細打量。
在剛剛公布的南開大學4億元資金違規大案中,在逃的天津南開允公集團有限公司原總裁就曾是南開大學外語系教師。就在同一座城市,原天津大學校長雖然不是“天大天財”的直接掌門人,卻也因為“違反規定,未認真組織論證,未經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批準將校方1億元資金用于炒股造成重大損失,被終止全國人大代表資格。上億元資金未必直接落入當事人的口袋,但是他們可以動用如此巨額的款項,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富豪教師”或“富豪教授”。
這些都是已經公開曝光的事件,如果沒有東窗事發,“富豪教授”的現象就正常嗎?不管是從這份榜單還是從新聞報道,我們都能看到一些擔任行政職務的大學教授,同時在校辦企業性質的集團公司兼任董事長、總裁等職務。
當我們強調政商分離,這種融學政商于一體的“富豪教授”現象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不應視而不見。
在中國高校,校董的功能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公眾對這一身份的認知非常有限。有些富豪們也不太習慣通過這種方式來贊助教育事業,或者說,他們之所以將資金投給高校,并不一定是對教育事業有興趣,不能排除想借此獲得另一種身份的想法。所以,他們更愿意通過資金運作獲得名譽教授、兼職教授的身份,以擺脫只有財富沒有學問的形象。如果南開允公集團有限公司原總裁沒有事發,他完全有可能因為自己的商業身份被某所大學聘為教授。
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學術能力而成為教授,同時他又因為自己的創業能力成為富豪,這種教授兼富豪多多益善。但是,一個人憑借教授身份而成為富豪,或者憑借富豪身份而成為教授,那無疑是對學術和商業的雙重嘲諷。最荒唐的是,一個人既沒有學術能力也沒有創業能力,完全憑借在學術和商業之間的來回運作來一個“空手套”,白手起家成為教授富豪或富豪教授。
對于中國教授富豪排行榜,不必過于認真;但對于教授和富豪之間的身份交換,卻需要充分重視。如何切斷這個產業鏈?至少有兩點需要注重,一是減少不當行政干預,一是增強學術獨立。一些教授“變身”富豪,它的主要中介便是行政職務,通過這種行政職務雙方的轉換才能順利進行。富豪“變身”教授,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術不夠獨立的表現,如果學術有更多的自治,這種現象自然會減少。大學可以設立校董,學術需要有基金會,教授和富豪的關系不應像現在這樣如此曖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