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周濟12月11日在武漢出席“第二屆中部崛起人才論壇”時透露,明年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將全部免收學雜費。免除學雜費將惠及全國農村近1.5億名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后,平均每個小學生年減負140元,初中生年減負180元,貧困寄宿生可減負500元(見新華社12月11日的報道)。
如同取消實行了2600年的農業稅一樣,農村中小學生學雜費全免這個消息又要讓人心生感慨。實施了20多年的“老版”《義務教育法》,雖然從名稱到內文,明確寫著“義務”兩字,但限于國家財力等諸多復雜因素,只規定了“不收學費”,給“雜費”留了個口子。從今年9月1日起實行的“新版”《義務教育法》,就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性質做了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堵住了舊法的“豁口”。盡管教育部部長“透露的信息”其實已經是新版義務教育法中的條文,這些信息不過是法律的“落地”。但考慮到這個“落地”過程的艱難,感慨總是難免的。
感慨總要生出一些懷念。說起農村教育,我們不免要懷想致力于中國農村教育的典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先生。而最讓感慨的,是先生對農村教育的殷殷之情:“我們要向著農民‘燒心香’,我們的心里要充滿那農民的甘苦。”當前,我們國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其中包括人的精神面貌的改變,而這,與教育的發展狀況關系密切。“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廢人生利”;“改造社會而不從辦學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不能改造人的內心,便不是徹骨的改造社會”。先生的這些話,在今天仍熠熠生輝,仍可以當作“警鐘”來傾聽。
對農村中小學學生實行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這是國家對農村、對農民“反哺”的另一項重要措施。不過,筆者認為,我們對教育部長透露的“信息”要欣喜,更要冷靜。目前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一提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些地方的反應就是農民住房的規劃設計,沒有在教育等方面表現出更為長遠的眼光。說嚴重一點,這仍然是一種政績觀影響下的投機行為。所以,無論是教育部長透露的信息還是義務教育法的規定,都只能是義務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幾個步驟,我們還要看更多的“實際行動”,希望基層官員接下來能真正讀懂國家教育決策里傳遞的信息,能真正數清楚法律條文中寫了幾項“不收”,別“一不小心”把“義務”兩字弄得面目全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