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產宏觀調控出臺一系列措施。 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問題,提出了八條措施。 5月11日,國辦轉發建設部等七部委《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6月1日,國家調整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增加短期炒作成本,遏制投機炒作。
2、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 4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下發《關于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正式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到2005年年底,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已完成或正在進行股改,中國股市即將進入全流通時代。
3、11個省區發生禽流感。 5月,青海省發現禽流感疫情。截至12月14日,我國共有11個省區23個地市、30個縣(市、區)、55個鄉鎮、112個村發生3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其中,青海省發生1起候鳥疫情,共有15.82萬只禽發病,死亡15.12萬只,撲殺家禽2222.58萬只。此外,還發生了5例人感染禽流感。目前,已有23個疫區解除封鎖,我國防控禽流感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4、人民幣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此次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要點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是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以及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說。
5、清理煤礦“官股”。 8月下旬,中紀委、監察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限令入股煤礦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企負責人9月22日前撤出投資,否則就地免職。“官煤勾結”是中國煤礦事故多發的深層原因之一。
6、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建議。 10月8日至11日舉行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單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等。 《建議》共分十個部分,分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深化體制改革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奮斗。 《建議》提出,制定“十一五”規劃要堅持以下原則: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
7、中美、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通過談判得以化解。 11月8日,中美在倫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于紡織品與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雙方經過5個月、前后7輪的艱苦談判,終于就紡織品問題達成協議,使歷時近一年的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得以化解。此前,6月11日,中國與歐盟在上海就解決中歐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一致,并簽署紡織品備忘錄。
8、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 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體嚴重污染。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水污染造成的影響。環保系統新開辟并啟動了23個監控斷面,出動水質監測采樣車7000多臺次,行程十幾萬公里,發布監測數據3600余個。
9、首次經濟普查大幅修正2004年GDP數據。 12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第一次經濟普查結果顯示:2004年GDP總量為159878億元,與2004年統計公報相比增加了2.3萬億元,調幅達16.8%,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明顯增加。我國占全球當年GDP總量的比重,由3.8%提高到4.4%。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表示,經濟普查后,我國2004年GDP總量從世界第七位上升到世界第六位。
10、農業稅條例被廢止,個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調高。 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96次會議于1958年6月3日通過的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人收入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現在的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600元,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