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歐的芬蘭盡管與中國相距遙遠,但從上世紀50年代起,兩國之間就保持著較為頻繁的文化交流。芬蘭民眾對中國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目前缺少芬蘭語版的中國圖書。
中國文化在芬蘭影響力不斷提升
據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芬方院長高歌介紹,芬蘭有很多中國文化的愛好者。2007年,他們學院成立之初,學生不足100人,現在增加到250人左右。今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芬蘭人會明顯增加。 當地一些中國文化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也反映出這一變化。一年一度的赫爾辛基“中國春節廟會”就是其中之一。從2007年起,每年都在中國農歷新年除夕當天,在赫爾辛基市中心的水晶宮廣場舉辦中國春節廟會。活動現場不僅有舞龍舞獅和中國武術表演,還設立很多攤位展售中國工藝品和傳統小吃,同時,還為到場民眾提供中國旅游、中醫針灸、漢語教學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對芬蘭民眾而言,這樣的活動是對中國文化最集中和最直觀的展示。
設法增多芬蘭語版中國圖書數量
芬蘭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養很高。除了觀賞戲劇、音樂、電影和藝術展之外,讀書是芬蘭人獲得文化資訊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目前中國書籍在芬蘭市場上并不多見。高歌說,芬蘭各大書店在售的有關中國的書籍主要是由西方人撰寫,而芬蘭語版的中國圖書仍然較少。 芬蘭BTJ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發行了于丹的《論語心得》芬蘭語版本,該出版社的出版總監泰羅·諾爾科拉說,這本書的內容十分出色,出版社也為其投放了大量廣告,但該書的銷量卻并不理想。通過與同期在芬蘭出版并熱銷的印度作家阿迪加的《白虎》一書比較,諾爾科拉認為有兩方面原因:首先,《白虎》是小說類著作,而《論語心得》是哲學類書籍,因此讀者相對較少;其次,《白虎》曾獲得2008年度英國布克獎,該書在芬蘭出版后,當地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因此知名度較高。 諾爾科拉建議,在相關書籍出版后,中國出版機構可以與芬蘭出版商繼續合作,推動作者做訪問等活動,以便讓當地媒體進行報道,獲得更好的宣傳效采。 諾爾科拉指出,目前無論是在芬蘭還是在歐洲其他國家,人們對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關注都在不斷上升,出版商也很愿意引進中國的優秀作品。但是,目前除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和倫敦國際書展之外,歐洲出版商缺少了解關于中國出版物信息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