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2-24 記者:都紅剛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記者日前從地處西安的第四軍醫大學了解到,經過該校生物技術中心主任張英起及其課題組十余年的艱苦攻關,中國抗腫瘤基因工程藥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國家一類新藥重組改構腫瘤壞死因子研制成功。 據專家介紹,腫瘤壞死因子(TNF)是迄今發現的抗腫瘤活性最強的細胞因子。上世紀80年代,歐美曾對其展開臨床研究,但由于毒副作用嚴重而被迫終止。如何提高TNF的治療作用,降低其毒副作用成為TNF能否作為抗腫瘤藥物的關鍵性問題。 1992年,張英起教授在“八五”軍隊重點攻關課題的資助下,開始了低毒高效重組TNF衍生物的研究。他帶領課題組應用蛋白質工程技術,對天然人腫瘤壞死因子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進行缺失和置換,將其毒性與活性分離,并將經過修飾的基因插入大腸桿菌高效表達質粒中,構建了3株突變體。1995年,他們終于篩選出一株高活性低毒性人腫瘤壞死因子的突變體。改造后的這株腫瘤壞死因子與天然重組人腫瘤壞死因子相比,毒性大大降低,但對腫瘤細胞的殺傷活性和抑瘤作用達到60%以上。 1998年,這項研究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經過Ⅰ、Ⅱ、Ⅲ期臨床實驗,表明這種藥適用于聯合化療對實體瘤的治療,無明顯副作用,對惡性實體瘤的治療有效率達到27.86%,尤其對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有效率達到50%。目前,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一類新藥物制品證書,并獲得新藥生產文號,正式應用于臨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