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8-20 記者:郭嘉軒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武漢電
伴隨著“香辣小龍蝦”在各大城市的日益火爆,對小龍蝦養殖、食用安全性的質疑也一直在民間流傳。日前,來自水產大省湖北的專家表示:在養殖技術突破后,小龍蝦對農業的危害已極其微小;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小龍蝦,絕大多數為養殖產品,營養豐富衛生安全可放心食用。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于美國北緯30度左右地區。上世紀20年代作為養殖牛蛙的飼料被引入日本,隨后又被引入中國。長江流域也處于北緯30度左右,因此小龍蝦得到大量繁殖。由于生存能力強、生性喜歡打洞危害堤田,上世紀80年代,湖北曾將小龍蝦視為“省外來入侵物種”,這成為小龍蝦惡名的由來。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工舒新亞日前表示,小龍蝦肉中含有的十種人體必需氨基酸,遠高于牛肉和蛋類,蛋白質含量17.62%,脂肪含量僅0.29%,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小龍蝦對水體的富營養化及低氧量有較強適應性,但對水質的要求比魚類更高;隨著湖北潛江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人工誘導繁殖”、“野生寄養”等技術,養殖小龍蝦不僅不影響水稻產量,每畝還可凈增產值1800元到2400元。 據湖北省水產辦介紹,2006年湖北出口小龍蝦加工產品1.2萬噸,創匯8187萬美元,出口量已占到全國出口總量的75%。去年10月至今年5月,湖北省水產辦聯合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監測結果表明,小龍蝦質量安全,未發現農藥及重金屬超標。同時,我國小龍蝦大量出口到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地,能順利通過這些地區對食品質量異常嚴格的檢測,也表明了我國小龍蝦產品的安全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