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嶺澳二期核島安裝工程國外技術支持合同簽字儀式。 |
 |
秦山二擴3號反應堆廠房穹頂成功吊裝。二三公司承擔3號機組核島安裝任務。 |
 |
二三公司按照模塊化施工制作的大型設備。 | 中國的核電事業匯聚了共和國的幾代精英:雙鬢如霜的創業元老,縱馬南北的核工業建設中堅,壯志凌云的新一代英才。如今,隨著“十一五”規劃的發布與實施,我國全面步入核電發展新時期。半個世紀的奮斗終于向世界證明:起步于艱難時期的中國核工業,已成功邁向一個新時代。這既是對20世紀的告別,也是中國核工業奮起追趕世界一流目標的一種開始。風雨同舟、前赴后繼、頑強拼搏、改革創新,在中國核工業的發展進程中,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核工業第二三建設公司(以下簡稱“二三公司”)激情演繹了“創新發展、勇當重任”的深刻內涵,其間創業艱辛、奮斗曲折。無數為核電事業大發展付出青春和熱血的創業者,鑄就了中國核電核島自主建設安裝的輝煌,實現著產業報國的理想,贏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尊重。
品牌中的“含金量”
在核電建設領域,二三公司是“高品質和領先創新”的同義語,作為我國率先專門從事核工程建設安裝的企業,二三公司見證了中國核工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為我國核工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第一輪、第二輪核電建設磨練,二三公司已發展為我國規模最大的核工程綜合安裝企業之一。目前已具有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資質,成為核電建設安裝行業熠熠閃光的“金字招牌”。 連續25年不間斷地從事核電站核島安裝,即便談不上是一種非凡的紀錄,那至少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深厚專業背景和由此形成的行業影響力。 二三公司品牌的含金量更源于企業多年來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頑強精神;厥装雮世紀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從西北三廠起步,到歷經西南三線、保軍轉民、第二次創業,再到迎接核電大發展,二三公司始終與中國的核事業一同成長。50多年來,二三公司在核電建設中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建設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成為業內公認的擁有成熟的核電站核島安裝項目管理經驗,同時擁有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專業安裝企業;具備了同時承擔多座百萬千瓦級大型商用核電站核島安裝任務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是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最具核心競爭力的成員單位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核電建設主力軍、國家隊。
核電建設 傳奇背后的實力
在核電建設領域,二三公司總有說不完的傳奇。國外核電專家曾經感嘆:“不知世界上哪支核電建設隊伍能與中國的核電建設隊伍相媲美?他們所從事的各種核電堆型都走在了世界前列!” 二三公司為什么有如此大的魄力與能量?何以能得到國內外核電專家如此重視和敬佩? 改革開放初期,二三公司先后承擔了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這兩個里程碑式的核島安裝任務。 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核電站,被譽為“國之光榮”。他們攻克核反應堆主管道安裝焊接、大件吊裝、堆內構件等技術難關,高質量地完成核電站“心臟”部位及常規島配套工程,確保了我國首座核電站如期并網發電。 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座引用外國技術的大型商用核電站。二三公司發揮整體優勢,集中優勢力量,以優良的工程質量讓外方認識了中國核電建設者的實力。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表明:核電站不僅取決于設計水準,更依賴工程建設質量。 國家核電產業第二輪發展的“九五”期間,二三公司進一步突出了行業領先的優勢。秦山二期核電站建設中,由于壓力容器問題拖延了進度,二三公司硬是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和組織能力,在安裝階段擠出工期,使即將延誤的工期變為提前竣工! 秦山三期建設過程中的308條管道安裝是首次在國內進行。二三公司精心組織、科學調度,縮短了112天工期,為后續調試擠出寶貴的時間。企業的安裝速度和工程質量令國內外核電專家刮目相看。加拿大供貨商及目前的工程業主至今仍在稱贊二三公司的施工水準是他們所有核電站中的佼佼者。 連云港田灣核電站的成功再一次檢驗了二三公司的核電建設能力,愛挑剔的俄羅斯專家不得不嘆服稱二三公司是“國內領先、國際少有”的核電建設公司!
整合資源 變革圖強
既有凌云之志,就決不登丘而休。 新時期,中國核電已進入“積極發展”的新階段,核電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為了迎接第三輪核電建設所要求的核電建設“國產化、自主化、縮短工期、降低造價”,以及大規模群堆建設所帶來的“多項目建造、多項目管理能力”提出的巨大挑戰,2007年9月,二三公司果斷做出戰略調整:以業主需求為導向,深化改革整合內部資源,力求使公司90%以上的資源投入到核電建設的主業上來。 機遇轉化為能力。本著“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優化結構、確保需求”的原則,二三公司及時進行了戰略調整。 一系列整合資源的重大舉措陸續出臺,并完成了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體制變革:首先,對總部組織機構進行大規模調整,徹底破除原有的機構設置框架,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管理架構;其二,做實核能事業部,使其成為公司整體的核電管理平臺,實現核電項目的集約化管理,并在其下分別成立為中廣核集團所有核電項目服務的南方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為中核集團及國家核電公司和中電投集團的所有核電項目服務的東方核電工程公司,成立核反應堆安裝公司,承擔所有核反應堆的安裝工作;其三,成立建設事業部,全面負責非核市場工程項目的開發和經營;其四,撤銷原下屬工程公司建制,各工程公司、改制公司生產經營職能向基地管理職能轉變,成立由總部社會事務部統一管理的各基地管理處;其五,整合南方核電預制廠、施英達公司資源,建設華南核電預制基地和職業培訓基地。 在緊張的調整中,二三公司往往表現出一種“波瀾不驚”的低調。在平靜從容的態度中,全體員工都有一種理性的緊迫感,并且迅速轉化為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一項項強化自身的舉措,其意義就在于:新時期核電建設要想擁有強大的競爭力,首先需要企業從整體上明確戰略重點,具備系統整合能力。其難度和復雜程度遠超過對單一經營模式的掌控,需要在人才、視野、創新能力方面,跨越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工程創新 超越單純的技術情結
近年來,作為二三公司發展主旋律的技術創新一刻也沒有停止。 2009年新春,二三公司“大厚壁管道窄間隙全位置自動焊接方法”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彰顯了二三公司在核電站安裝施工工藝自主研發方面的實力。這一重大技術突破不僅填補了我國核電站主管道焊接領域的空白,為推進核電自主化奠定了基礎;而且一舉突破了核電站主管道焊接工程的“效率瓶頸”和“質量穩定瓶頸”。在核電站的“心臟”——核島主管道焊接中確立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超越單純的技術情結,二三公司強烈意識到:縮短工期、降低造價,以及大規模群堆建設所帶來的“多項目建造、多項目管理能力”既是新時期核電建設的要求,也是二三公司變革圖強的重大機遇。 公司領導層認識到,“模塊化施工是未來核電建設的必然趨勢”。目前,二三公司承擔核島安裝任務的在建和籌備中的核電機組是11臺。到2012年,公司將具備同時建設24臺核電機組的能力。要想更大幅度地縮短建設工期,進而節約核電建造成本,僅僅靠施工技術的提升是不夠的,必須將技術突破與管理方式變革同時并舉。為此,模塊化施工成為必然的選擇。模塊化施工最大的特點,就是將現場的工作搬到了條件更成熟的工廠來做,安裝與土建時間并行,不僅能大大縮短建造時間,而且還可避免現場的高空作業,以及因不同的環境受到的諸多不利影響,使得安全、質量更有保障。2009年伊始,二三公司正在醞釀其今年工作重點之一——在CPR1000和M310型核電站建設中探索推進模塊化施工。 企業技術進步的方向,就是要使效率和質量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對于模塊化施工,二三公司顯得并不陌生。在二三公司蘇州分公司張家港基地,沒有想象中的“車水馬龍”,寬敞明亮的廠房里,管道、儀表、電纜等被組合到了同一個鋼結構中,而偌大的廠房,只有5、6個工人在忙碌著。它的模塊化已經達到了95%。運到現場后,只需將它兩頭的電纜、管道一接,僅半個小時便可正常運轉。這個基地已有5年;瘔K施工的經驗,迄今已完成各類模塊化設備制作128臺套。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澳K化施工”類似于仿制成熟產品時的“反向設計”。憑借著多年從事核電項目的施工所積累的專業素養,二三公司很快領悟到“模塊化施工”所蘊涵的巨大效率潛力。
改變的,不僅僅是施工方式
國內核電站設計、建設和運營單位長期以來積累的經驗,讓模塊化施工運用到核電站建設中成為了可能。目前,二三公司也已經開始了更進一步的行動。二三公司設計院已經基本完善CPR1000土建、安裝施工設計三維模型的框架;在離大亞灣核電基地僅一小時車程的惠州,二三公司華南核電預制基地將于今年6月建成,且預留出100畝用于核電模塊化施工建設,目前已投資近3億元;已與中廣核集團成立專題工作小組,將積極配合他們的設計公司,研究模塊化施工的具體設計問題,計劃在以后的CPR1000和M310型核電站建設中推進模塊化施工…… 對于多年現場安裝作業的二三公司來說,模塊化不只是施工方式的改變。部分模塊設備安排在工廠制作,將帶來整體能力的提升。廠房內精細高效化生產將使建設周期縮短,機械化作業程度提高,質量和安全控制更好。 更重要的是,作為變革主體的人,從野外高空轉移到寬敞明亮的廠房中,工廠標準化生產,設備運營維護,勞動效率提高等,將會帶來怎樣的素質飛躍!用心理解其中所蘊藏的關聯變革,二三公司找到了騰飛的翅膀。
企業文化 科學發展觀下的新追求
大型核電建設企業如何在國家新一輪發展周期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對此,歷經50年發展之后,二三公司積極把握行業大發展的趨勢,目前正在以文化的變革為契機,努力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公司領導層明確提出:要以觀念的轉變、效益的提升為目標,實現企業文化的變革。
文化變革 為有源頭活水來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長盛不衰的內在動力。 如果說,二三公司已是一塊核電建設安裝的金字招牌,已經成為行業主力軍和國家隊。那么,這個榮譽的內涵則是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是永不言敗的頑強進取精神。 二三公司經過50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企業固有的企業文化。50年來,雖然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二三公司的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未能擺脫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例如在人才引進渠道單一,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方面,就說明理念轉變的重要。 市場本身就意味著競爭和實力間的互相制約與抗衡,意味著成本最低、利潤的最大化。核電建設安裝作為一種工程服務商品,一旦進入市場競爭領域,它同樣受到市場機制的調節和價值規律的支配。經過幾輪核電建設的反思,他們意識到:公司的建造成本、人力成本并沒有明顯下降,通過完善管理來提升利潤空間,還大有可為。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天下;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公司領導層認為,二三公司已經到了需要對自身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進行全方位審視、全方位改革的時候。雖然目前企業處于前所未有為的戰略機遇期,但是也有挑戰、有危機。 “用企業的文化變革對傳統國有企業進行改造,將大大提升核電建設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這是二三公司從領導到員工都形成的共識。
借得東風處處春
企業文化建設的方向,就是使人的力量成為企業發展之本,并且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求相適應。以保證戰略調整、機構變革后,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 首先,二三公司在前期機構調整后,進一步明確2009年將對總部人員進一步整合。通過重新定崗定員,分步驟地精簡總部。同時,部門的改革與經濟利益相關聯。 其次,為了激發員工的危機意識、調動積極性,建立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將用人制度步入到與市場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上來。建立靈活有效的用人機制;出臺對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的考核辦法、核電項目的考核辦法、總部機關人員的考核辦法等。 再次,做實核電建設平臺。公司計劃實現平臺與項目的脫離,使平臺的管理人員專心致志地做好平臺的工作。 最后,致力于提高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的收入。公司決策層強烈意識到:要對二三公司企業文化進行變革和實行精細化管理,必須大幅提升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的收入。必須責、權、利相結合,認可他們的價值,才能激發其創造性。 在企業文化的變革中,二三公司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提升軟實力,推動公司長足發展為目標,構建與時俱進的文化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一個強大的核建設安裝產業是我國核電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保證。立志產業報國的二三公司已經將重點從單純的“技術”層面,轉移到了對人才、資源和企業文化等有效提升的層面。為適應核電全面發展的新形勢,二三公司正在以系統性資源的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 事實表明,企業文化從來不是企業王冠上的裝飾品,更不是成功后的附庸風雅,而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在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最為強勁、持久的動力。二三公司在不斷加強核電建設市場開發力度的同時構建與時俱進的企業文化體系。他們以國家核電發展戰略和市場變化為導向,全力以赴確保在核電建設領域的主導地位,并由此逐漸清晰了自身的文化建設目標。 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核電建設公司,做一個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企業,已成為新時期二三公司全體員工努力的方向。 核電建設,是多學科的邊緣交叉地帶,是新技術、新工藝和現代企業模式的大集成,更是知識經濟的增長點,因此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或許建設模式的成熟正是中國核電建設者全面進入國際市場的開始。二三公司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是新中國核事業演進的縮影。如今,在認真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進程中,二三公司又有了新的追求——在與中國核電事業共同成長中,為實現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提升中國核電的整體競爭力而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