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駁斥經濟學家“中國滯脹論”三天之后,國家發改委對一些媒體報道“零容忍”了。國家發改委7日發布公告稱,日前有關“武漢市場奶粉全線漲價10%”的報道不實。 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告還特別強調,當前我國管理通脹預期的任務很重,為加強通脹預期管理,一旦發現“可能誤導社會預期,引發群眾搶購,影響市場價格穩定的不實報道、惡意炒作的報道”,將采取“零容忍”態度,立即回應,予以澄清。
否認武漢奶粉全線漲價
國家發改委昨日在上述公告中澄清,經調查核實,6月4日期《長江日報》“武漢市場奶粉全線漲價10%”屬不實報道。 公告稱,國家發改委在發現有關消息后,立即責成湖北省物價局對此進行了調查核實。調查發現,盡管部分品牌奶粉價格出現上漲,但超市銷售正常,消費者反映平靜,尚未出現哄搶、囤積和缺貨斷檔現象。 公告指出,湖北省物價局的調查結果表明,上述報道提及的武漢市三家大型連鎖超市,共有在售奶粉品牌41個(品種898個),其中國產品牌28個,進口品牌13個。從5月1日到6月5日,只有6個品牌(雅培、澳優、飛鶴、伊利、媽喃、金冠)42個品種奶粉調整價格,上漲品牌占品牌總數的14.6%,上漲品種占品種總數的4.7%。其中,雅培品牌奶粉價格漲幅為5.54%。而市場份額較大的惠氏、多美滋、美贊臣價格均保持穩定。
通脹預期管理“人人有份”
公告稱,當前我國管理通脹預期的任務很重。對于可能誤導社會預期、引發群眾搶購、影響市場價格穩定的不實報道、惡意炒作,該委將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一旦發現,將立即回應,予以澄清。 公告特意重申了國家有關部門關于“各類媒體不得隨意發布未經證實的農產品產量和價格大幅變動信息”的要求,呼吁新聞媒體為加強通脹預期管理作出貢獻。 據了解,由于食品類權重在CPI統計中占比較高,年初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的過快上漲問題,使得公眾對于食品價格較為擔憂。 5月27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農產品價格等炒作行為,堅決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促進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安定人民群眾生活。
早在本月4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一篇新聞稿,內容是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駁斥個別專家認為中國面臨“滯脹”風險的言論。該負責人建議,專家在對經濟和價格走勢發表預測評論時,要做深入的調查分析,慎重作出判斷,不要僅憑主觀臆斷就在媒體上發表相關言論。“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則無論是對于學術研究者或是投資咨詢人員,都是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