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3-08 作者:陳偲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新年伊始,貿易摩擦不斷升級,人民幣迎來新一輪的升值壓力。 3月4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初步裁定,向進口自中國的鎂碳磚征收132.74%至349%的反傾銷稅,并計劃于7月份作最終裁定。而僅在兩天前,美國商務部還宣布了另兩起初裁決定,擬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征收4%-13%的反補貼關稅,鎂磷酸鹽征收109%的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也相繼襲來,阿根廷對中國西服、套裝和手動高速鋼直鋸片的反傾銷調查,墨西哥繼續對原產于我國的高碳錳鐵征收21%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哥倫比亞對原產于中國的打汁機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等。 有分析人士指出,貿易摩擦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展成為各國尋求經濟、政治利益的博弈工具。就拿美國為例,在貿易問題上頻頻發難,最直接的目的是希望借此來降低貿易順差,迫使人民幣大幅升值。 國際上“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言論持續爆出。2月25日,美國參議院15位議員聯合上書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匯率處于低位,以此在對外貿易中獲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美元仍有些被高估,但已更加接近均衡水平;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并被嚴重低估。 與此同時,不少美國學者也對準人民幣“高談闊論”。就在前不久,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教授稱,“中國這個掠奪成性的重商主義者存心不讓人民幣升值,要與中國打貿易戰”。MIT商學院教授約翰遜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不能因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就停止施壓人民幣升值,還威脅將把中國操縱匯率放入今年4月的財政部評估報告。但面對國外對人民幣施壓,我國官方再次重申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美國多次施壓人民幣升值,可能是想將本國經濟問題轉嫁給外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其政府信用不斷下降,這是在尋求解脫的理由,只是找個托詞罷了。”
除此之外,確實給人感覺中國物價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低的一種錯覺。“那是因為我國的價格結構復雜,勞動力廉價,并且這些又是日常所需的用品。但事實上,技術、資本等方面的高端產品,中國可能比發達國家還貴些。” 有專家指出,人民幣匯率問題已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需高度重視的政治問題。“中國不能一味地對貿易保護主義退讓,這樣最終的結果只會無路可退。這就要看中國政府是否可以頂住壓力了。”某股份制銀行金融理財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我國人民幣匯率問題是自主決策的,不會僅因外界壓力而被迫升值,要考慮到宏觀經濟的真實情況。”奚君羊指出,目前來說,人民幣升值對本國弊大于利。由于我國的增長率還不穩定,經濟還處于初步恢復期,要等到出口有很好的上升趨勢,恢復到前兩年的水平時,才有可能再次考慮升值問題。 奚君羊認為,長期而言,人民幣存在著升值空間。隨著國際競爭力的不斷上升,支持了人民幣逐步出現升值,但目前仍應以穩定為主基調。“今年人民幣倘若升值,也只可能是小幅升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