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將繼續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努力為企業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資料圖 | ⊙新華社電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經濟下行趨勢更加明顯。作為外貿依存度高達60%的開放大國,我國經濟正面臨巨大挑戰。穩定外貿進出口增長,提升“中國制造”的世界競爭力,成為我國抵御這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當務之急。
“中國制造”受沖擊 外貿形勢嚴峻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國際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特別是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日益明顯。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會進一步加劇,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將更加嚴峻。 在素有“外貿風向標”之稱的第104屆廣交會上,前兩期共有14萬海外客商前來采購,成交247.6億美元,機電、家具、玩具等商品的成交均有所下降,顯示金融危機對“中國制造”的沖擊不可避免。 海關的數字驗證了這一點。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10741億美元,增長22.3%,比去年同期回落4.8個百分點。對美出口比去年同期回落4.6個百分點;對以轉口貿易為主的香港地區出口回落12.7個百分點。8、9月份對歐盟出口增速也由前7個月累計27.1%分別回落到22%和20.8%。 此外,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服裝和玩具前三季度出口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21.2和16.3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影響,美國國內的消費從5月份開始往下走,消費需求減弱,但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周期應該在半年之后,加上9、10月份開始的美國銀根緊縮以及海外訂單違約率大幅增加等因素,預計中國今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的出口可能會下降得較為明顯。
外貿基本面尚好 企業“危中尋機”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對外貿易平穩較快發展仍有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高虎城說。他坦言,面對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和嚴峻復雜的國際經貿形勢,今年我國對外貿易仍然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十分不易。 同時,我國出口結構繼續改善,質量也進一步提高。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4%,船舶、汽車和工程機械等出口增長明顯加快,而糧食和部分“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量則總體下降,玉米下降95.9%,鋼坯下降81%,鋼材下降2.1%。 專家指出,2006年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17.4%,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下調,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需求減弱,我國出口企業面臨重重壓力。但數據顯示,在去年全年出口12181億美元的基礎上,前三季度我國出口仍保持22.3%的較快增速,充分說明我國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明顯增強。 “在金融危機導致的外需低迷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創新制造特色產品才能勝出,只要堅持挺過去了,這些市場還是我們的,因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大量地生產這些物美價廉的小家電。”廣東威迅家用電器有限公司吳坤強說。 對許多出口企業而言,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外需減弱已是客觀現實,訂單減少、生產規模收縮將是今后一段時間企業面對的共同問題。但與此同時,世界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龐大需求仍然存在,“維持住”成為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前提。 張燕生指出,金融危機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不等不靠,危中尋機,積極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產品附加值,在產品結構上求新求變,不斷升級,才是企業度過危機的成功之道。
積極措施應對風險 保持外貿穩定增長
外貿出口增幅減緩和一些出口企業利潤下滑的勢頭,引起中央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針對出口行業承受的風險與壓力,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發生的變化,我國已相繼采取一系列措施。 近期,我國上調了部分紡織品、服裝、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從2008年11月1日起執行。同時,國家還將進一步改善對外貿易環境,在進出口管理、通關便利化、進出口稅收、外匯管理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出口企業貸款,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增加國內需要的產品進口。 商務部貿研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指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還有很大潛力。繼續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保持我國對巴西、印度、東盟等發展中新興市場出口的持續較快增長,能夠幫助我國彌補對歐美市場出口少增的部分。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對巴西出口增長90.2%,對印度增長43.1%,對韓國增長41.8%,對東盟增長28.4%。 高虎城表示,我國應當繼續密切跟蹤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引導和支持企業穩定進出口和加快結構調整,努力為企業出口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廣大企業也要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強化內部管理,降低經營成本,在盡量維持傳統市場份額的基礎上,積極開拓國際潛在市場,努力化解和應對外部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