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從業人員不允許炒股是監管層的明文規定,而證券經紀人個個都是炒股高手又是業界盛行的“潛規則”。 4月8日,證監會公布了一系列關于證券公司分公司監管和規范營業網點等問題的征求意見稿。上海某券商營業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證監會對于規范證券營業部的一系列規定,他們正在積極整頓營業部的所有業務與人員。而其中,證券經紀人的聘用和管理中存在問題成為此次整頓的難點。
經紀人身份尷尬
廣發證券經紀人李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經紀人炒股由來已久,根本原因在于證券經紀人的身份背景的復雜多樣。在李先生所在的營業部中,包括他在內的一些享有正式員工待遇、工資提成較高的經紀人,都是“老股民”,所謂的老股民是指原本是該營業部的大戶或者中戶的職業股民,營業部發現這個群體中的部分客戶能夠通過自身的炒股經歷吸引新增客戶,于是,從這些客戶中精選一批年輕力壯的股民,搖身一變成為證券經紀人。 從這個環節上來說,證券經紀人炒股也就成為了避無可避的問題。 國泰君安經紀人周先生對記者透露,證券經紀人炒股在行業內相當普遍,很多經紀人上任前的首要課程就是自己先開戶炒股,而且現在經紀人為了留住客戶,定時定期利用公司的研究部門向客戶提供炒股資料,“擁有這些資源,如果不利用會很浪費”。 由于采用實名制開戶,為規避管理,一般證券經紀人都是利用家人或者朋友的賬戶在操作。
管理制度不完善
此前曾在上海某大型證券公司做過經紀人的沈先生告訴記者,證券經紀人炒股,一方面是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則在于證券公司對證券經紀人的管理缺乏規范。 此外,在近兩年牛市的號召下,證券公司通過各種途徑招聘人員進入營業部,這些人中有應屆畢業生,也有待業人員,文化背景和知識結構參差不齊。 據沈先生透露,他之前所在的證券公司是上海本地較大的券商之一,在券商IPO的浪潮中呼聲也很高,其投行、自營、資管方面的能力都很強,但經紀業務方面實力卻較為薄弱。為了彌補這方面缺陷,該證券公司在去年招聘了很多經紀人,其中有很多應屆畢業生,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作中,證券營業部對年輕經紀人的要求也非常嚴苛!拔覀兠總月有一定量的業績定額,不能完成月定額連底薪都保不住,所以也就只能炒股,一方面加強業務知識,一方面補貼點家用。”沈先生頗感無奈地說。 由于進入證券公司之時,公司并沒有與沈先生簽訂任何勞動合同,從法律角度來說,他并不算證券公司的正式員工。這就“規避”了《證券法》關于證券從業人員不能炒股的規定。
健全機制勢在必行
針對證券經紀人炒股的問題,法律專家表示,按照新的勞動法,證券經紀人只要與證券公司建立事實勞動關系,在法律上就已經承認是證券公司的員工,應接受《證券法》的約束。 上述上海某券商營業部的負責人表示,證監會現在將原有營業部的規范作為未來建立分公司或新營業部開閘的先決條件。因此,雖然證券經紀人管理辦法尚未出臺,但在營業部下一階段的管理工作中,證券經紀人納入公司員工隊伍管理的目標已經很明確。因此,證券經紀人作為證券公司員工,就必須遵守“證券從業人員不能炒股”的相關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