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爆發性增長引糾紛 銀行理財坐上"風口浪尖"
        2008-04-09    作者:趙彤剛 丁冰    來源:中國證券報

      銀行理財市場近期接連遭遇“倒春寒”襲擊。自今年1月份一款理財產品爆出“零收益”后,“零收益”、“浮虧”便成為銀行理財產品揮之不去的陰影。
      與此股寒流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銀行理財產品近年來呈現出的爆炸性增長。繼2006年翻一番后,2007年銀行累計發行人民幣理財產品1302只、外幣理財產品1760只。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推出勢頭不減,僅一季度就發行了921只。
      一方面是市場的勃興繁榮,另一方面卻是風險頻頻暴露。對此,有關專家建議,監管部門應盡快制定出理財產品的統一監管基準,將銀行理財產品納入規范管理之下。

    收益危機接連引爆

      今年初,一家商業銀行推出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最先爆出“零收益”。在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下,投資收益居然會是零,這讓眾多投資者心頭感覺比較“窩火”。
      此后,在國內外市場低迷之際,“收益危機”接連在銀行理財產品中發生。其中,某銀行的“利財通”投資產品系列1一度累計浮虧超過60%,進入3月,某些銀行的部分QDII理財產品浮虧超過20%;而民生銀行的“港基直通車”四個月虧損達一半,陷入清盤境地,更是將銀行理財產品推入爭議漩渦當中。
      除銀行系QDII,與其一同營造了2007年銀行理財市場繁榮氣象的“打新股”產品,也無法獨善其身。由于前期A股持續下跌,中國太保等新股相繼跌破發行價,直接影響到了銀行發行的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的收益能力。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的報告顯示,截至3月底,共有12款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到期,平均年收益率僅為12.21%;而在2007年,銀行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平均年收益率高達18.5%。
      以近期發行上市的中國鐵建為例,建行、招行等多家銀行都發行了以該股為打新目標的理財產品。公告顯示,其最終的收益率僅在0.12%至0.14%之間,甚至低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換算而來的“15天收益率”0.16%。

    風險提示不足引爭議

      在眾多投資者的心目中,銀行理財產品往往意味著安全、穩健;而這些產品近期集中的風險暴露,卻打破了這種思維慣性。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和香港市場均出現劇烈波動,道瓊斯指數最高跌幅達19.4%,香港恒生指數最多也跌掉35%。由于銀行系QDII產品大多投向香港和美國市場,損失難以避免。同時,國內A股市場的連續暴跌,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打新”收益。
      但市場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釋銀行理財產品引來的眾多爭議,銀行對預期收益率的過分強調和風險提示的不到位,是招致投資者爭議的重要原因。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銀行營業網點隨處可見的理財產品宣傳冊上,其顯著位置通常都會標明“預期收益率高達多少”、“上不封頂”等誘人字眼。“預期收益率15%至18%”的字樣,也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最低收益也有15%。但實際上,這往往是一種產品在情況最好時才能達到的收益率。
      不僅如此,由于銷售業績的壓力和同質產品的競爭,銀行的客戶經理在宣傳產品時很少會主動提示風險,或者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風險不大”。這種信息不完全也體現在之后的信息披露上,投資者只能從銀行網站上獲取定期的產品凈值,而對于產品的具體運作、凈值變化的說明、近期的風險因素等都沒有獲知渠道。這與開放式基金嚴格的信披制度相比,缺陷明顯。
      此外,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能力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質疑。如最早爆發“零收益”事件的某理財產品的標的股票為建設銀行、中國人壽、中銀香港和招商銀行;這四只股票波幅越一致,投資者越能獲得高收益,反之越低。專業人士分析,如果設計者能夠判定招商銀行的高成長性和建設銀行藍籌股的穩定性,就不會設計出這樣一款產品。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也認為,導致“零收益”的根本原因是,上述股票的走勢偏離了當初產品設計者的預期。

    盡快統一監管基準

      “政府監管部門需要盡快制定統一的理財產品監管基準,將銀行理財業務從產品設計、信息披露到營銷手段等,都納入規范的監管之下。”趙錫軍針對理財產品市場現狀提出建議。
      隨著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我國理財市場日趨繁榮。但長期從事傳統存貸匯兌業務的商業銀行,面對理財產品所涉及的證券、外匯等市場,在風險判斷、產品設計管理上的經驗不足,操作不規范,為理財產品埋下了危機隱患。另外,投資者對高收益的盲目追求和對理財產品風險認識的不足,也是銀行理財產品糾紛眾多的原因之一。
      對此,趙錫軍表示:“在銀行、投資者尚未完全具備風險識別和判斷能力的情況下,目前的監管顯然為市場提供過大的自由度,理財產品橫跨銀行、信托、證券、保險等多個行業,在目前分業監管的背景下,很容易產生信用風險,這對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風險的控制非常不利。”
      針對廣受詬病的銀行理財產品營銷宣傳問題,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理財產品不是無風險的銀行存款和國債,商業銀行應承擔起將復雜的交易結構和風險水平告訴投資者的義務,讓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清晰地了解收益與風險的對等性,信息的透明對銀行和投資者都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關稿件
    · 理財師市場呼喚“執業”規范 2008-04-08
    · 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拓至美國 2008-04-08
    · 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投資范圍擴展至美國 2008-04-08
    · 遭遇"開源"困難 個人理財需更重視"節流" 2008-04-07
    · 銀行理財別賣了產品砸了招牌 2008-04-03
     
    1000部羞羞禁止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最近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欧美性色一级在线观看
    <button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button>
  • <button id="kwo0m"><input id="kwo0m"></input></button>
    <code id="kwo0m"><acronym id="kwo0m"></acronym></code>
  • <sup id="kwo0m"><tbody id="kwo0m"></tbody></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夫前被强行侵犯在线观看| 欧美色图一区二区|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中文字幕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九月婷婷综合婷婷| 国产叼嘿久久精品久久|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热视频| 色多多视频在线|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黄色软件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avav在线看| 日本成日本片人免费| 嘿咻视频免费网站| yy4080私人影院6080青苹果手机 | 深夜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va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欧美深夜福利视频|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可爱男生被触手入侵下面| jizzjizz之xxxx18|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国产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干|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黑执事第二季免费观看| 成年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