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又一年大學生招聘會全面啟動。據統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上年增加64萬人。11月20日起,江蘇省首場面向2008屆高校畢業生的大型招聘會舉行。此前,江蘇省有關部門宣布,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這一新探索會如預言所說成為傳統“趕大集”式招聘會的“終結者”嗎?
11月20日,江蘇省暨南京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公益供需洽談會(本科專場)在南京國展中心舉辦。與以往招聘會不同的是,前來應聘的大學生,不需要攜帶任何求職簡歷。這一切源自前不久投入運行的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網絡平臺。
 |
十一月二十日,江蘇省首場面向二〇〇八屆高校畢業生的招聘會現場依然人山人海。本報記者
汪曉東攝 | 找工作須網上先預約 兩手空空參加招聘會
今年招聘會的入場有點特別:每張入場券的左側,都有一個條形碼,并且標明“條碼一次掃描有效,請勿復印”。入口處的工作人員人手一臺掌上電腦,往入場券的條碼上一照,學生的姓名、學校、專業、學號、身份證號碼等基本信息馬上顯示在屏幕上。
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任雷鳴介紹說,所有在就業網絡平臺注冊過的學生,其詳細信息都能在網上查詢到。用人單位只要知道該學生的學校、學號和身份證,所有信息就一覽無遺了。
任雷鳴所說的是,2006年江蘇省教育廳、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共同發起組建了“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2006年12月31日,網絡聯盟官方網站正式開通。無論是用人單位還是高校畢業生,必須首先在這一網絡平臺上注冊,才能獲得參會資格。
“招就中心”的同志描繪了一種理想圖景: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在網上進行充分“勾兌”,大家已達成初步意向,然后,通過招聘會這樣的“有形市場”,雙方再見見面,如果沒什么問題,當場簽約。既可以節省成本,又提高擇業的成功率。
不過,現實情況與上述理想狀態似乎還有不小差距。招聘會上,有些學生是拿了別人的入場券來的,有些人是與門衛磨了嘴皮進來的,還有一些人居然是翻越國展中心的鐵柵欄進入的。現場人山人海“趕大集”的壯觀景象自不待言。大學生漫無目的亂投簡歷的情況,似乎與以往也無二致。
“我們呼吁大學生理性參會。”任雷鳴說。言下之意,網上已公布所有注冊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如沒看到合適的崗位,或者在網上應聘沒有成功,就沒必要到現場來了。
果然,到中午12點,前來應聘的大學生達到58276人,比發出入場券的數字47953超出1萬多!
杜絕“一班10班長” 助推大學生誠信就業
就業網絡聯盟的威力,是建立在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信息真實可靠的基礎之上的。“這正是就業網絡聯盟最重要的優勢,也是有別于其他網絡招聘網站的突出特點。”任雷鳴說,“網站后綴是‘.gov’,證明是政府部門主辦的。”
那么,就業網絡聯盟怎樣進行“誠信控制”呢?
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聯盟與教育部門的生源信息庫是對接的。學生所有信息必須經過學校有關部門審核。如果沒有審核,電腦會自動生成“以下信息未經學校審核”,提醒用人單位。“這樣可以凈化就業市場,‘一個班級10個班長、一個學校幾十個學生會主席’的情況可以杜絕了。”任雷鳴說。
同樣,用人單位要想在網絡聯盟的網站上注冊,也被設置一定門檻限制。用人單位輸入所有信息后,還必須提供兩方面內容:一是企業單位工商登記號或事業單位法人登記號,二是組織機構代碼。都沒問題的話,用人單位就可以注冊成功,并得到一個注冊號。
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只要登陸網絡聯盟,不需下載任何其它軟件,即可使用遠程視頻面試系統。
網絡招聘與面對面交流并舉 兩相結合有望成就主渠道
但是,讓大學生兩手空空前來應聘,他們能習慣嗎?
“確實有個習慣的問題。”任雷鳴說,“比如飛機電子客票,很多人就不習慣,總覺得沒有紙質機票踏實。”不僅如此,招聘會這種“有形市場”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大家見了面,學生要看看用人單位這些招聘人員的形象。對用人單位而言,僅僅通過看學生的材料,肯定也不夠。”任雷鳴說。
“招聘會還是這樣人山人海,說明無論對用人單位還是高校畢業生,這種形式還有存在的必要性。”任雷鳴介紹,他們曾經做過一項調查,43家高校中,有41家認為需要這樣的大型招聘會;而持相同觀點的大學生比例是87%。
“網絡不能包辦一切。”江蘇省涉外企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臻說,至少從目前看,網絡招聘還沒有成為一個主渠道。“像我們這樣上了點年紀的,電腦用得不如年輕人。對于網絡招聘這樣的方式,還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比如,這次讓我們通過網上訂展位,我就不大習慣,中間還頗費周折。”他透露,通過網絡給他們投了簡歷的大學生并不多。不過,他認為,網絡招聘無疑是個方向。
“網上招聘很新鮮,但面對面的交流仍不可替代。只有雙方面對面,才能全方位地去了解彼此,比如對方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網上招聘和現場見面有機結合。”南京南瑞集團穩定技術分公司負責人才招聘的李先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