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興起了新十大商幫,它們是:在歷史上已負盛名的晉商和徽商,日漸崛起的浙商、蘇商、滬商、京商、粵商和閩商,正悄然發展的魯商、豫商。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中,新十大商幫扮演著十分活躍的角色。
十大商幫 各有千秋
縱觀中國地圖,商幫大多集中在商業發達地區。 由于地區和歷史的原因,各個商幫特點不同。北方善義,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靈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現代。 比如:頭腦精明、甘于吃苦的粵商,主要分布在廣東汕頭、深圳、潮州等地。他們的商業經營主要集中在塑膠、制衣、鐘表、眼鏡等制造業領域。
開拓創新 繁榮經濟
“比起古代的十大商幫和傳統的五大商幫,現代十大商幫更具開拓性、創新性。”中國網相關負責人說。 區域經濟的發展促成了中國經濟版圖的繁榮,商幫的發展也為中國企業對接海外市場提供了條件。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大商幫浙商在全國共有25個商會,擁有400萬名會員;浙江境內有40萬家私營企業、180多萬個體戶,2006年創造的GDP達到1.2萬億元;海外浙商有100多萬,總投資額6400億元人民幣。 改革開放以后,眾多福建人走出國門創業。如今,福建籍的新華僑華人已接近100萬,占了中國大陸新華僑華人的1/4,并迅速積聚起相當可觀的財富。 與此同時,商幫在為中國吸引外資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顯。據統計,國內招商金額的60%-70%來自海外華僑華人投資。 國外隨處可見的“唐人街”,既是海外中華商幫的標志,也是他們的聚居地。海外中華商幫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容忽視。 “借助海外中華商幫的辛勤努力,中國的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國,深受各國消費者的歡迎。海外中華商幫不僅融入了當地的生活,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說。 商幫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帶動了國內更多企業“走出去”的熱情,擴大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走出封閉 轉變模式
商幫發展初期,最看重“仁、義、智、信”,主要依靠人情、親情、友情的關系,歸于家族式的管理,地域、血緣限制很嚴,束縛了自身的發展,已經不適應全球經濟的發展形勢。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商幫的發展面臨很多問題,以前依靠低價策略不明顯了。從目前的情況看,整個中國市場正處在由制造到創造的轉變中,要抓住新機遇,必須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運作模式。”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家明說。 閩籍學者也指出,閩商創新必須拓展路徑,穩健推進跨國經營,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創新能力,真正做大強項產業。 “現代商幫要想發展好,對傳統商幫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形成守法、自律、與全球接軌的現代化商幫文化。”胡星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