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作家李岳是典型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縮寫)一族”,盡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但是在出版社和他簽約書稿的時候,“忙起來也會忙死人”,而且由于戶口不在北京,小孩又即將呱呱墜地,李岳坦言自己時常會覺得十分疲憊,壓力空前。
在都市里,“自由職業者”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SOHO一族”代表了一種自由、開放、彈性的工作方式。近兩年,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及電腦、傳真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在家庭中的普及,自由職業者隊伍正逐年擴大。
那么,自由職業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群體,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一行列,他們的生活如何?前景怎樣?中華英才網日前針對自由職業者進行了一次廣泛深入的調查,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來自全國,由IT、金融、制造業等20個行業的2200余名企事業職員構成。本次調查以更開闊的視野,從職業規劃的專業角度來了解自由職業者對目前工作和薪資滿意度,以及未來規劃。
自由職業的分布更加廣泛
記者了解到,幾年前,人們所說的“SOHO一族”還大多指那些專門的自由職業者,如自由撰稿人、平面設計師、工藝品設計人員、藝術家等。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自由職業者的職業分布十分廣泛,它的內涵與形式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其中,計算機網絡、寫作翻譯、文秘家教等從業人員較多,市場營銷、廣告策劃、企業管理咨詢、資本運作、融資代理等新興現代市場產業也日漸紅火。
在地域分布上,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的自由職業者比例較高,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34%,此外深圳、杭州、南京、天津等直轄市、特區及省會城市所占比例也較高。
自由職業究竟靠什么吸引了眾人的青睞?說起選擇自由職業的初衷,58.97%的人表示是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也就是為了獲得自由的發展空間。很多受訪者表示,做一個自由職業者,沒有人會來對你指手畫腳,可以任意支配時間,平衡工作與生活。
中華英才網人力資源專家張廷文認為,一方面,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眾多企業為提高效率,采取了產品和服務外包的方式;一方面,數字通訊、計算機、互聯網的普及讓地球越來越扁平化,自由職業者應運而生。目前,美國自由職業者的人數已經大幅度增加,約有2000萬到3000萬。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增加營運彈性,勢必會將更多的業務委外,因此自由工作者的人數會持續攀升。
41%自由職業者月薪3000元以上
在很多人眼中,真正的自由職業者是生活的強者,正是他們對理想的追求,敢于嘗試的勇氣,才讓他們選擇了一種非常自我的生活方式。如果說自由職業者的幸福感一半來自無拘無束的自由狀態,另一半就是高收入帶來的快樂了。調查結果顯示,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自由職業者占總人數的41%,其中8000元以上的占到9%。針對自由職業的調查還顯示,一半的受訪者對收入表示十分滿意或比較滿意,另有19.87%的人表示僅夠維持生活。
與此同時,非自由職業者對自由職業也很向往,有75%的受訪者將月收入瞄準在3000元以上,更有31%的受訪者期望月收入過萬。
對此,張廷文認為,自由職業者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獨立意識強,注重經濟收入,具有高學歷并掌握較復雜的腦力勞動技能,有良好的組織能力和強烈的事業心。他們對高薪的期待體現了其對自身實力的自信和希望被社會認可的心態。他們對收入的較高滿意度和期望值,則說明了自由職業的方興未艾,必將會有更多的人才投身到“SOHO一族”來。
精神壓力大,自由職業者“不自由”
有人說,自由職業者工作越成功,就越失敗,因為再也離不開工作了,一天不工作就沒有收入。對于工作狀態,多達63%的受訪者認為,從事自由職業“忙的時候忙死,閑的時候閑死”。也正是在這種不確定的工作環境下,自由職業者普遍感覺精神壓力比一般從業者要大。當被問及“自由職業者是否真自由”時,33%的受訪者認為精神壓力很大,20%的受訪者認為物質壓力很大,只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比較自由”。
隨著自主擇業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自由職業者逐漸從保守觀念中的“不務正業者”轉變為令人羨慕的“不受束縛者”。然而,孤獨而又快樂的自由職業者,其實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逍遙自在,他們的壓力來自精神深處。“痛并快樂著”,也許是他們的最準確的寫照。
調查顯示,不穩定的收入來源讓自由職業者時刻存在不安全感。如問“自由職業最讓您擔心的問題”時,約有52.56%的受訪對象稱收入不固定最讓人擔憂,另有21.79%的人最擔心職業前途渺茫。“吃了今天的,不知道明天的在哪里”的生存壓力問題如自由職業者心頭永遠存在的一片陰霾,折磨著他們。
對此,張廷文表示,由于工作、收入、消費的不確定性,使得自由職業者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未雨綢繆,加之無法享受到社會與組織提供的保障和福利,因此職業規劃、經濟規劃是人們選擇做自由職業者時必須加以認真考慮的,要在醫療、意外和養老方面投入必要的保險資金并注意儲蓄和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