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48小時不分晝夜的“加時”談判,韓美兩國代表昨天下午在首爾宣布,雙方終于達成了自由貿易(FTA)協定,為歷時1年左右的談判畫上了還算圓滿的一個句號。 美中不足的是,在利益攸關的大米貿易問題上,韓美雙方仍未解決分歧。不過,達成這樣一個有望給雙邊貿易每年增加上百億美元的FTA協定,對兩國來說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牛肉與大米不可兼得
美國和韓國方面昨天先后證實,雙方已成功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這是美國1993年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也是韓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定。該協議尚需得到兩國立法機構正式批準。韓國是美國第七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2006年達到740億美元。據估算,全面履行的韓美FTA協定有望令雙邊貿易額在今后幾年達到1000億美元。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計算,如果原定FTA條款能完全落實,美國每年對韓出口將增長190億美元,同時也將有助于削減韓國每年對美的95億美元貿易順差。而對韓國來說,完全落實的FTA協定每年有望增加韓國對美出口100億美元。 不過,要完全兌現預期的收益,短期內可能還有困難,因為這份協定較原計劃打了一些“折扣”,其中最關鍵的在于大米貿易。 韓國國內的糧食產業特別是大米受到嚴格的保護,韓國農業產值的一半左右都來自于大米,但韓國的大米售價卻達到中國的三倍以上。因此,盡管美方強烈要求韓方對美國產大米放開市場,但最終仍未能如愿。美韓兩國的經濟學家預測,如果將大米排除在自貿協定之外,則協定可能給韓國帶來的潛在經濟增長中將有約三分之一無法成為現實。 作為交換,韓方同意放棄對美國牛肉長達3年的進口禁令。據估算,如果韓國全面開放市場,有望給美國牛肉帶來每年1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此外,雙方還同意取消雙邊的汽車進口關稅。而在涉及政治敏感的開城工業園問題上,美方也作出了讓步,同意將開城工業園區的產品視為韓國制造產品,不僅如此,美國還同意將韓國在朝鮮的經濟園區視為自由貿易區。
贊譽聲大過抗議
由于可能牽涉到國內農業利益,韓美FTA一直遭到了很大阻力。就在昨天,韓國還有抗議者當眾自焚。不過,總體來看,韓美雙方對于此次雙邊FTA協定的認可,還是超過了反對的聲音。 美國總統布什在第一時間表示,韓美FTA將給美國農民、制造商及服務供應商等提供向韓國出口的機會,并給美國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選擇,有助于進一步增進美國和韓國的“紐帶和伙伴關系”。 韓國總統盧武鉉昨天則表示,韓美自貿協定為使韓國經濟達到發達水平奠定了基礎,他對此表示歡迎。盧武鉉還特別安排在昨晚對全體國民發表講話,闡明對此次談判達成妥協的具體立場,同時就如何對農業和服務業等可能受到沖擊產業給于彌補的政策進行說明。韓國企業界有關人士、經濟團體以及業界有關負責人也對新協定一致表示歡迎。 不過業界也指出,目前還不能急于慶功,而應該繼續推動國會審批等后續工作。韓國貿易協會會長李熙范表示:“盡管談判已結束,但從現在開始應基于此次取得的成果,為進入發達國家經濟圈做出努力。政府、國會、業界以及市民團體應齊心協力,共同努力。”
受韓美自貿協定達成的利好刺激,韓國股市昨天收盤升至五周來最高點,現代汽車等汽車股上漲,投資人看好韓國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認為這有利于外銷的汽車股。首爾綜合股指收盤上漲6.98,漲幅0.5%,報1459.53,為2月26日以來高點。個股中,現代汽車上漲3.3%,起亞汽車上漲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