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2-15 作者:董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
|
|
本報北京12月14日電
在“2008年中國銀行家論壇”上,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雖然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拖累世界經濟下行,但是這無法成為全面否定市場的理由,而且危機的原因也不能盡歸于金融創新過度和監管失察。
他同時也表示,在目前形勢下,中國的銀行業應該在支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控制好不良貸款比例。
王兆星說,這次危機確有金融創新過度、虛擬經濟失控和監管沒有跟上的原因,各國也的確需要吸取這方面的教訓強化金融監管,尤其是對金融機構和產品的監管,但是它不是引發當前經濟動蕩的唯一原因,也不能因之而否定金融創新的道路。否則,任何結論都會過于片面和過于簡單。
王兆星表示,歷史已經證明,最好的平衡是實現監管和創新的統一,而不是拿一個否定另一個——盡管兩者之間存在緊張關系。他提出,要對金融創新進行科學的分類,而不是籠統的一棍子打死。
另外,金融創新的水平和速度應該和市場的成熟度、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相適應。王兆星認為,次貸危機中,金融衍生產品鏈條過長、過于復雜,已經使風險信息嚴重不對稱,連監管者都無法識別。
會上,王兆星談到另一個重要問題——也許是更為緊迫的問題——是銀行業如何處理好支持經濟增長和有效控制風險的關系。由于眼下經濟發展迅速下滑,出口和消費都面臨很大困難,中央果斷地出臺經濟刺激計劃,并且陸續出臺信貸放寬的政策。這無疑會給銀行業帶來了挑戰。一些人士擔心,新一輪的投資會不會形成新一輪不良貸款的擴大,會不會破壞之前銀行業改革的成果呢?然而,另一些人的擔心是,如果銀行業只求自保,不支持企業,那么經濟整體下滑,銀行業能否獨善其身?
王兆星說,這確實是一道難題,銀行家應該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共同努力,方能解開這個兩難的扣兒。宏觀方面,銀行業要與國家產業政策相一致,有保有壓、扶優限劣,對高耗能、高污染、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必須進行嚴格控制,而對關系國計民生和國民經濟優化的項目堅決給予大力支持。中觀層次,銀行業要對所支持的行業和企業的潛力有所認定,要關注產品的自主創新和附加值的創造。微觀領域,銀行業必須很好地判定客戶企業的公司治理。不盲目,不放任。
“銀行業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很好地支持經濟健康發展、支持企業渡過難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