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由于環渤海地區的戰略位置與資源儲備實在太過誘人,目前國內出現了兩個聯合重組后的“渤海鋼鐵集團”:一個在本月13日由天津鋼管集團等四家國有鋼鐵企業聯合組建而成,一個則在2008年由12家民營鋼鐵企業聯合組建。不僅重組后名稱相同,兩家鋼企還均提出了2000萬噸的產能目標。
在這背后,正體現出了目前鋼鐵行業整合的兩大重要特征:國企的區域性重組與民營的“求生”式重組。
兩大“渤鋼”相爭
7月13日,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4家國有鋼鐵企業共同組建而成的“渤海鋼鐵集團”正式掛牌。天津市國資委以現金出資的方式,注冊成立該獨資公司,四家鋼企則作為子公司,資產全部劃入集團。此舉顯示,在經過數年的醞釀之后,天津的鋼鐵行業重組終于邁出了重要一步。
據報道,組建而成的新集團總產能超過2000萬噸,將進入國內鋼條行業前十名。此前,天津鋼管集團一直在計劃IPO,并于今年5月通過了上市環保核查。有觀點預計,重組后的渤海集團可能醞釀整體上市。
有趣的是,早在2008年12月,唐山地區的十幾家民營鋼企就已經以聯合重組方式,注冊成立了一家“渤海鋼鐵集團”。該集團由唐山國豐鋼鐵牽頭,12家民營鋼鐵企業參與,一期出資10億元,第二、第三期投資將擴大到100億元以上。
不過,先期成立的這家“唐山渤海鋼鐵”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實質性重組,目前仍處于生產、財務、人員等各要素分而治之的狀態。但記者從河北鋼鐵冶金行業協會內部了解到,唐山渤海的實質性重組方案已經上報工信部,正在等待審批。一旦方案通過,唐山渤海將真正成為北方最大的民營鋼企。
“不用說,這兩個渤海鋼鐵肯定會存在競爭。”河北冶金行業協會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都是環渤海地區,地理位置相近,產品結構與面向的市場區域都有很大重合,競爭不可避免。而在市場機制作用越發明顯的形勢下,究竟誰能勝出還是未知數。
凸顯鋼鐵業重組特色
事實上,除了名稱“撞車”外,兩大渤海鋼鐵集團的出現,更體現出目前鋼鐵行業聯合重組進一步深化的特征。
作為規模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的行業,目前,國內鋼鐵業整合主要體現為三種形式:第一,以寶鋼、鞍鋼為代表的央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兼并整合;第二,以河北鋼鐵集團為代表的區域性整合;第三,民營企業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抱團”整合。
“天津渤海”的重組,正是第二種區域內整合的典型。這當中往往也體現了地方政府的意志,被認為是地方抵御跨省兼并的“防御性重組”。但客觀上,此類重組提高了行業集中度,增加了區域內的資源整合,在目前的鋼鐵產業政策中被列為“鼓勵”項,整合案例也必將進一步增加。
而“唐山渤海”從當初的“整而不合”,到目前的實質性重組要求,則正反映出目前民營鋼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另一種求生路徑。在產能擴張受限的大背景下,裝備工藝、生產能力、環保指標等均不占優勢的民企要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必須通過聯合重組來盡可能擴大企業規模,站穩腳跟。資深鋼鐵專家馬忠普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實質性整合成真,唐山渤海將成為國內第一家完全由民營企業整合而成的鋼企。而這對于國內眾多小而分散的民營鋼企來說,絕對是其后生存發展路徑的絕佳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