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本報記者獨家報道了北汽控股成功收購歐洲薩博汽車相關知識產權等資產。這一并購案引起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這是北汽控股首次海外并購告捷,也是中國汽車2009年并購大浪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2009年,中國企業成為全球最活躍的收購兼并者,以汽車為主的制造企業更活躍在中心舞臺。在國內市場上,年初廣汽集團跨區域收購長豐汽車股權,掀開了國內整車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的序幕;11月,兵裝集團旗下的長安汽車集團與中航汽車實現兼并重組,這起央企汽車業務整合將重組浪推得更高。在海外市場上,以吉利汽車、北汽控股為首的中國汽車企業們,精心尋找抄底的時機。 更多的兼并重組還在醞釀或推進中。是什么令這些企業如此傾心于兼并重組?透過這些企業的發展脈絡,中國汽車業將走向何方?
廣汽舉起重組大旗 長安汽車尾隨而至
近期關于北汽控股擬“獨吞”福建汽車集團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這也再次證明,2009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第一關鍵詞當屬“兼并重組”。受波及的一眾相關上市公司,一度成為證券市場追逐的寵兒。 第一個舉起重組大旗的非廣汽集團莫屬。5月,廣汽集團和長豐汽車簽約,前者斥資10.05億元收購長豐汽車29%股份,成為長豐汽車第一大股東。這是一起跨區域收購,也是中國汽車產業振興規劃政策出臺后,首個國內重組案例。在正式簽約前,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4月29日至5月15日,長豐汽車的股價從8.99元飆升至14.19元,漲幅高達57.84%。 兩大央企將汽車重組浪推向了高潮。11月,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長安汽車的控制人)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簽署協議,擬對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重組。中航集團以其持有的昌河汽車、哈飛汽車、東安動力、昌河鈴木、東安三菱的股權,劃撥南方集團旗下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南方集團將旗下中國長安汽車集團23%的股權劃撥中航集團。在新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南方集團持股77%、中航集團持股23%。這也是中國汽車史上規模最大的國內并購案。
11月底的國內兼并重組明星是安徽的星馬汽車。11月30日,
星馬汽車宣布,擬通過增發籌資購買安徽華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標的資產的預估值16億8000萬元。消息出爐后,星馬汽車連拉5個漲停,13個交易日內最高漲幅高達90.5%。 至于下一個接棒者,業內傳聞可能是北汽控股,目前,北汽控股和廣汽集團正在爭奪福建汽車。北汽控股已經拿下福建汽車集團30%股份的呼聲相當高。與此同時,山東的濰柴集團有意收購揚州亞星客車的傳言四起。 業內人士均認為,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也是《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所鼓勵的,規劃指出,2009年至2011年,加大國內汽車的兼并重組力度。通過兼并重組,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 在談到兼并重組時,工信部副部長苗圩曾指出,聯合重組是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此前強調,我國已經成為汽車大國,但還不是汽車強國。在國家政策推動、市場主導和企業自愿的基礎上,中國汽車企業之間的整合和重組勢在必行。
謀求產品升級 中國車企競相抄底海外
與國內兼并重組相映,中國海外并購佳音頻傳。 近日,北汽控股耗資14億瑞典克朗,收購了薩博汽車相關知識產權,其中包括現款薩博9-5、9-3等三個整車平臺和兩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所有權以及部分生產制造模具。接近交易雙方的人士指出,12月6日雙方簽署合同,12月11日相關款項已經打至薩博賬戶。99%的資產基本完成交割,未來相關生產制造模具將拆卸并運至北京。 更令人吃驚的是北汽控股行動速度之快。瑞典當地時間11月24日,原收購方科尼賽爾“悔婚”;11月28日,北汽控股談判組前往瑞典;12月6日雙方達成協議。 另一起海外并購的主角——吉利汽車則仍在經歷痛苦的談判。10月28日,福特汽車對外宣布,確定浙江吉利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為首選競標方,競購福特旗下的沃爾沃品牌。有消息稱,2010年春節前交易將完成。福特汽車賠本賣“子”,吉利汽車可能出資20億美元收購沃爾沃,1999年福特汽車收購沃爾沃耗資64.5億美元。 在采訪多位海內外汽車企業高層及業內人士后,記者發現:中國車企的海外并購正呈現兩大特征。第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并購第二波,上一輪發生在2003年至2005年;2006年至2008年間,中國汽車企業海外兼并步伐變慢,主要收購案約7宗,僅占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投資的19%,其中最大的并購交易金額僅2500萬美元。據悉,北汽控股收購薩博耗資約14億瑞典克朗(近2億美元)。 第二,汽車企業海外并購源于產品升級。北汽控股拿下了薩博汽車三大平臺全套的技術體系(包括工藝流程、設計圖紙),但不承擔任何人員、工廠的負擔。和薩博一樣,吉利汽車競購的沃爾沃汽車,在國際上堪稱豪華車品牌。 安信證券汽車分析師孫木子指出,“豪華車技術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短板。在全球金融危機之際,抄底收購豪華車技術,既有利于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提高中國汽車生產企業的利潤率。”如果成功,國產化的薩博或者沃爾沃,有望從傳統豪華車巨頭口中搶得蛋糕。 相關數據顯示,在小排量乘用車火爆后,豪華車正成為中國汽車增長的熱點。今年前11個月,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大陸累計銷量達59200輛,同比增幅高達68%;其中11月銷量高達8500輛,同比勁升224%。正因為這樣,梅賽德斯-奔馳攜四大品牌20余款車型出現在廣州國際汽車展上,其中三款全新車型為E
200、E 260轎車、E 260
雙門轎跑車。日系汽車巨頭也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了新皇冠。近日,一汽豐田在中國推出9款全新國產皇冠,售價從33.68萬至89.95萬元。其中主力車型在40萬元左右,大有借主力車型搶下奧迪等江山的念頭。 收購海外豪華車技術平臺有利于縮短開發周期、節省開發成本。據悉,開發一款類似沃爾沃或薩博同級別的轎車,至少48個月、耗資不少于十幾億元。如果實驗、工廠、采購體系健全,在收購海外的整車平臺、設計圖紙等后,只需要2年時間即可完成新車的改進及開發過程。這有利中國汽車企業盡快搶奪部分國內中級及豪華車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