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境外股市的逐步回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新考慮赴境外上市的計劃。6月30日,我國內地體育用品商361°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后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再度成為標桿,其招股價為3.61港元,當日股票早盤一度升至4.28港元。業內人士預計,由于境內A股IPO在重啟初期,規模和速度都較為有限,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將目光瞄準境外市場。
國際化發展目標
盡管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但361°的成功上市表明,海外投資者仍然相當看好內地體育板塊。據了解,本次361°的IPO回應便空前熱烈,全球八大長線基金全面認購。國際配售股份獲得約10倍的超額認購,公開發售股份則獲得逾40倍的超額認購,認購期募集資金已超過20億港元。 361°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之所以能夠獲得國際投資人的青睞,與其多年在體育用品行業的耕耘和出色的業績增長是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作為增長最快的國內體育用品品牌,361°遍布全國的分銷網絡、領先的產品設計及研發能力、獨特的營銷推廣策略、經驗豐富的專業管理團隊,成為此番成功上市的關鍵因素! “企業赴境外上市一般都基于企業本身資本國際化的發展目標。”國內一家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訴記者,“像361°這類內地運動品牌,一般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后,在內地擁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便需要向外拓展市場,而香港便是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站! 同時,361°在香港的成功上市也為其創始人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根據公司招股書顯示的股本結構,361°上市后,包括總裁丁伍號在內的丁氏家族3人合計持有10.95億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54.75%。以上市首日股價計算,丁氏家族身價已達到42.7億港元。
多方鼓勵境外上市
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市場萎靡不振,今年一季度我國僅有5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主板和韓國創業板上市,上市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6家,融資額下降了98.2%。這令境外上市從去年的熱火朝天,突然跌至冰點。 對此,商務部和各地政府部門都不同程度地鼓勵境內企業勇敢地“走出去”,利用境外上市打開企業的“國際窗口”。比如,遼寧省財政廳對在境外實現上市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獎勵100萬元;成都高新區對企業境外上市,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 與此同時,境外交易所也紛紛向優秀企業伸出橄欖枝。原美國納斯達克北京首席代表徐光勛曾介紹:“納斯達克有9個上市標準,非常靈活,企業上市的時候可以挑選對于自己最有利的上市標準。”倫敦證券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姜楠也表示,由于不需要有營業記錄,不需要有融資規模,不需要有公眾的發行比例的要求,不需要有歷史經營多少年記錄的要求,在倫交所的高增長板哪怕企業“拿一份藏寶圖也可以上市”。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不少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啟動海外上市計劃。一家國際投行駐上海辦事處人士告訴記者,“長三角、珠三角一帶的企業上市熱情近期開始回穩,他們有自身的融資需求,以及在國際上樹立品牌的目的。目前境外股市出現回暖,前來咨詢上市進程的企業家也開始明顯增加。”
走出去要“找對路”
盡管現在企業“走出去”的心態已經變得越來越謹慎,但專家也建議,企業家一定要先“找對路”,不能盲目上市。 國內一家專門服務于企業海外上市的咨詢公司老總告訴記者,“一般來說,高科技企業去美國上市比較有利,沒有出海經驗的公司首選香港比較有利,歐洲市場也適合成為一些創新類高成長公司首發融資地! 同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也提醒內地企業,“不要盲目到境外上市。由于企業到境外上市,將導致境內資本市場空心化,國家經濟安全也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造成低市盈率的現象,以及國有資產的進一步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