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1-16 作者:錢曉涵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新年伊始,各大期貨公司紛紛制定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記者從多家期貨公司處了解到,新設營業部將不再成為今年的工作重點,取而代之的則是加強研發力量和對現有客戶的維護。部分期貨公司主動提出,年內不再申請設立新的營業部。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限制和市場大環境發生變化的作用下,期貨公司大肆擴張的景象今年很難再現,“苦練內功”將成為最好的選擇。 自2007年下半年起,期貨界掀起了一波新設營業部的熱潮,這波熱潮席卷了整個2008年。僅去年一年,期貨公司新增營業部數量就接近200家;截至去年10月,全國163家期貨公司營業部總數為612家。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的營業部雖然大大擴充了期貨公司的經營覆蓋面,但其實際經營狀況卻不甚理想。據了解,絕大部分新營業部業績不佳,連完成保本任務都很困難。 業內人士表示,造成期貨公司新設營業部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行業競爭過于激烈。一期貨公司上海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期貨公司新設營業部自然是選擇民間資本充裕的、市場基礎較好的區域,而這些地方原本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分布在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期貨營業部本來就很多,一年之內又新開很多家,每家分到的業務量自然都下降了。”由于新設營業部開張后,通常都會通過降低手續費的方式吸引客戶,導致老營業部被迫跟進,下調手續費標準“接戰”。 但是,新設營業部普遍存在人手不足、配套設施差、營銷手段簡單等硬傷,因此在和老營業部的比拼中往往處于下風。多數期貨公司在年終盤點時發現,真正能為總部帶來利潤的還是“老面孔”。 新設營業部業績不佳,使得不少期貨公司高層開始反思,自己的擴張步伐是不是邁得太快了。而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對期貨公司新設營業部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去年12月初,證監會修改了期貨公司設立、終止營業部的部分審批條件,增添了不少限制條款。其中包括:期貨公司在同一轄區內設立營業部后,6個月之內將不能在同轄區再次申請新設營業部;期貨公司在不同轄區將不能同時申請設立兩家營業部等。此外,證監會還將對期貨公司營業部地區分布方面進行控制,以平衡期貨公司網點在各地的分布。 業內人士預計,持續一年有余的期貨公司“擴張熱”或將就此過去,而加強研發力量、增強對現有客戶維護力度等“苦練內功”的做法將成為今年的主流。有期貨公司向記者透露,今年不再提交新設營業部的申請。對于此前已經申報、尚未批復的營業部,公司不會撤銷申請;一旦獲準開業,公司也不會大舉招人,在營業部建設上傾向以挖掘現有力量為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