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距離格林柯爾所持科龍法人股份正式過戶給海信空調的日子恰巧100天。這一天,記者在海信科龍了解到兩個信息:
第一個信息來自市場,今年2月,海信白電產品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23.6%。
第二個信息來自內部,當天海信科龍家電系統研發中心正式宣告成立,它不同于原先的研發部門,它的研發職能是著眼于全球制冷行業,所承擔的是預研技術課題而不是開發應市產品。
顯然,在明晰了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后,海信科龍整合效果初步顯現。
力推三個品牌
在股權過戶之初,海信集團的多品牌戰略就已經確定:將旗下海信、科龍、容聲3個品牌同時做大、做強,在產品品牌的差異化方面,則根據產品的功能、性能來區別。
海信科龍對3個品牌產品進行差異化市場推廣,在市場渠道方面采取相互促進的方式。據了解,海信集團還將把包括冰箱、空調、洗衣機在內的所有白電工廠和營銷資源注入科龍,由科龍順德總部統一管理運營,從而發揮更大的整合效益。海信集團的白電營銷總部也將設在廣東順德。
海信所期待的互補優勢已經凸現。
這種互補優勢首先體現在產能的充分利用上。海信科龍家電系統的生產基地集中在北京、江蘇、廣東等省市,之前,科龍廣東基地生產的產品要運到華北,僅運輸過程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海信科龍對這些生產基地采取了就近生產、就近銷售的統籌安排原則,不僅大幅度節約了物流成本,也極大提高了反應速度。
海信和科龍還實現了冰箱和空調產品互相貼牌生產,在海信基地生產部分科龍空調和容聲冰箱,科龍基地生產海信相關產品,以此來提升科龍生產線生產效率,降低科龍運營成本。2007年,各個品牌之間的合作還將延伸到提供售后服務等多個層面。
技術優勢導入科龍
為了確保科龍的持續發展,海信把幾年來技術立企的戰略“基因”融入科龍。
其實,在海信派駐科龍的新班子上任之初的2005年9月,就確定了“創新技術、穩健經營、高效運行、產業共贏”的戰略方向。一組對比的數據說明了1年多的努力:中怡康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底,科龍空調全年的平均銷售價格是2263元;到2006年年底,這個數據是2376元;到了2007年1月,這個數字變成了2686元。
現在,以創新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更成為海信科龍的明確追求。海信集團的技術創新體系也開始被移植到科龍。
海信科龍以財務預提的方式對技術投入做了硬性規定:每月將要投入到技術開發的費用預提出來,各公司必須確保這些費用全部用于技術開發;如果月底有結余,也不作為考核利潤。
而新成立的海信科龍家電系統研發中心,表明海信科龍將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前瞻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占領技術制高點;同時,此舉也是加強內部技術項目管理,提高開發效率與水平的重要舉措,使海信科龍加速形成應市產品、預研產品和儲備產品的技術開發梯隊。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海信科龍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豐富產品線;用兩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真正形成在技術上的競爭優勢,推動海信科龍向技術前端延伸,帶動海信白電產業的升級。
同時,海信的質量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等優勢,也進一步移植到科龍。目前,隨著白電銷售旺季即將到來,海信科龍本著提高盈利能力、增強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的原則,通過提升技術水平、產品檔次、市場規模以及優化渠道等措施,做好了充分的市場準備,以期在白電銷售旺季贏得市場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