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和內地的IPO都可以用火爆來形容,市場更是以積極的態度來響應。看來投資者是一樣的:對于有投資價值的公司IPO,歡迎。 首先看看內地。作為IPO重啟后的首單,桂林三金藥業近日舉行的推介會非常火爆。有媒體報道稱,近日三金藥業在京舉行第一場網下推介現場爆滿,身處北京的詢價機構“該來的都來了”。因為改革之后受網上申購千分之一的限制,網上申購收益有限,很多機構都把重點轉移到網下來。而媒體還透露,三金藥業保薦機構招商證券給出的桂林三金詢價參考為17-21元,折合的市盈率在22-26倍之間。一個質地不錯的公司,一個比較合理的參考詢價區間,機構投資者看好不足為奇。
再看看香港,兩只新股中金再生和興利香港不但在發行時被資金熱捧,在周一上市首日股價也出現大漲。其收盤價分別上漲22%和39%,雖然與前兩年A股市場新股上市首日價格動輒翻番相比還相差甚遠,但在香港市場這已經是很高的漲幅了。 如此現象打消了投資者對IPO重啟后市場的擔憂。 從去年9月IPO暫停后,市場經歷了一個尋底再回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次有關于IPO重啟的傳聞,市場就會出現一次調整,IPO重啟似乎成為市場難以承受之重。市場之所以對IPO如此敏感,主要是擔心一級市場的申購和二級市場的炒作都會占用大量資金;而中簽率過低、股價定價過高、二級市場上的過度炒作更是使中小投資者對IPO不敢恭維。 實際上,影響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市場的資金量。IPO的暫停,阻斷了優質上市公司進入股市的通道,使得市場的融資功能被破壞,而且阻礙了市場的發展壯大。而隨著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經濟的逐步復蘇,市場的流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反而是市場的可投資對象出現了不足,這才有機構扎堆、個股價值失真等現象。如此而言,投資者對優質上市公司的IPO持歡迎態度,就不足為奇了。 這次IPO重啟不是簡單重啟,而是對新股發行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后的重啟。在新的新股發行制度下,新股定價有望更合理,中小投資者中簽率有望提高,而新股上市首日被爆炒有望得到遏制。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此次IPO重啟是在各方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復蘇、看好股市前景的基礎上進行的。6月以來香港恒生指數強勁反彈,國企指數更是表現搶眼,相對而言滬深股市反而落后了。市場有了充分的準備,這才會有了IPO的火爆。 當新股發行做到了一級市場定價合理,二級市場漲幅適當,使上市公司能完成融資計劃、短線投機者有所收獲、長線投資者也不會吃虧,這也許就達到了市場最有利的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