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危機陰影籠罩下,近日歐美政府頻頻對華示好,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期間,表示歡迎中國在刺激經濟方面的措施,還曾經引用“同舟共濟”這個中國成語來形容中美兩國關系。
不久前,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布的聲明中,承諾避免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并將努力確保各自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采取的措施不會對其他經濟體造成傷害,同時也對中國近期提振經濟的舉措和提高匯率靈活性的承諾表示了歡迎。 歐美各國除了重視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外,某種程度也說明當前全球經濟狀況確實到了非常困難的地步,擱置爭議,追求共識,共同對抗經濟危機已經成為大多數國家的不二選擇。當前全球面臨的經濟危機范圍之廣、程度之深是幾十年未見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力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只有當各國都一起采取行動,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才能避免出現負面影響和導致經濟繼續惡化。 最近各國政府對于貿易保護主義的批評以及對中國釋放善意固然可喜,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各國能夠言行一致。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各個主要經濟體經濟下滑非常嚴重,各國面臨巨大政治、社會壓力,很難說貿易保護主義不會左右政府的意志。盡管各國政府都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但不是所有國家都意識到合作的必要性,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愿意為別國多付出一毛,有些國家甚至不惜使出“險招”、“陰招”。在沒有協商和約束機制之下,指望某個國家做“活雷鋒”是不現實的。發展中國家缺乏資源,缺乏解決危機的工具和能力,發達國家擁有資源卻顧慮重重甚至夾雜著復雜動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組織有心無力,各國之間采取的經濟政策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這些都加大了解決危機的難度。 基于當前經濟危機成因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不要指望經濟的春天很快到來,對于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應抱著任何僥幸的心理,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全球經濟都將處于低位振蕩狀態。各國政府在采取聯合應對舉措的時候應該更及時、更堅決一些,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迫切需要在處理經濟危機方面加強合作,設立協商、應急機制和確定協調機構,充分溝通、及時反應。合作不一定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通過協同行動可以避免問題惡化,提振市場信心,降低解決經濟危機的難度,減輕本國采取的政策措施對其它經濟體帶來沖擊,避免形成骨牌效應。 在非常階段,各國為緩和危機都會實施一些短期政策,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解決長期性挑戰,各國需要邁出更大的步伐。各國必須共同為構建新的全球金融、貿易等經濟體系而努力。信貸危機暴露了當前監管體系和金融產品結構的弊病,要避免出現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機,就必須增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督,并提高跨境監管合作,敦促金融機構繼續提高透明度和加強風險管理,充實調控工具,根據市場的特殊情況采取特殊的政策,建立反周期控制機制或工具。努力推進多哈回合談判,以進一步實現自由貿易。能否摒棄舊有的思維,在全球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采取更加積極的舉措,對解決全球經濟危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