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次貸危機逐步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主要發達國家都陷入經濟衰退泥沼,為了應對經濟困境,各國央行都采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向市場大量注資,大幅度下調本國基準利率,甚至全球央行一致行動,聯合降息,形成了競爭性的利率下降趨勢。
全球競爭性利率下調
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首先是美聯儲于2007年9月18日把聯邦基金利率從原來的5.25%下調至4.75%,隨后,加拿大和英國也開始降息,這是發達國家的第一波降息,此時次貸危機隱患還沒有完全顯現,美聯儲等央行通過降息向市場注資,希望能夠迅速解決金融機構的困境,把次貸危機遏制在萌芽狀態。 但問題遠沒有想象的簡單,2008年8月經濟形勢發生突變,隨著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破產,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傳染到歐洲,全球股市和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歐洲經濟形勢迅速惡化。10月8日西方六大央行聯合降息。這是次貸危機以來的第二波降息狂潮。 此后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歐洲和日本經濟都出現了連續負增長,經濟已陷入衰退,不僅僅是美國,發達國家都開啟了競爭性的利率下調,這是第三波的降息行動。經過幾輪降息后,目前美聯儲的目標利率水平為0-0.25%,英國和加拿大的利率水平為1.5%,歐元區的利率水平2%,市場預期歐元區還有降息空間,主要發達國家利率水平逐步趨向于零利率水平,真正進入廉價資金供給的年代。
競爭性的貨幣貶值
競爭性的利率下調也是導致競爭性貨幣貶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率下調,本國金融資產的收益率下降,投資價值和吸引力下降,投資者都會拋出該國資產,該國貨幣貶值。 實際上,美聯儲自2007年9月下調利率以來,美元持續走軟,歐元對美元不斷升值。而2008年上半年,各國面臨經濟增長減速與通脹壓力不斷增大的局面,歐洲央行不但沒有跟隨美聯儲降息,反而于2008年7月3日宣布將主導利率調高25個基點,美元對歐元進一步走軟。2008年8月形勢發生變化,次貸危機向全球蔓延,歐元區經濟疲弱明顯,住房價格下降,消費者信心下滑。 全球經濟下滑,投資風險不斷上升,大量資金回流美國追逐安全性高的美國國債,導致美元走強,歐元走弱。隨著美國經濟形勢不斷惡化,美聯儲繼續降低利率,美元又轉向走弱。而奧巴馬計劃推出85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以及歐洲降息,又進一步提振了美元,削弱了歐元。 從美元對英鎊的匯率來看,自2008年7月份以后,英國經濟疲弱明顯,英鎊對美元不斷貶值,即使期間歐元對美元升值,英鎊也對美元繼續貶值,主要是由于英國經濟衰退比歐元區嚴重,通脹水平持續回落,英格蘭銀行大幅度降低利率,基準利率已低于歐元區的利率水平,同時英國的房地產繼續大幅度下滑,英國的財政赤字也不斷上升,投資者信心下降,導致英鎊對美元不斷貶值。 而隨著次貸危機向全球蔓延,日元并沒有像歐元那樣,對美元貶值,反而對美元升值,這主要是通過套息交易機制實現的。同時各國央行積極救市,不斷下調基準利率,與日元的利差縮小,而日元利率已經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其他國家降息導致該國貨幣對日元貶值預期增強。盡管目前日元升值,但隨著其他國家利率下調逐步趨近于零,套息交易停止,日本經濟形勢惡化會促使日元對美元轉向貶值。 從短期看,美元和其他主要貨幣升值和貶值有相互交替的特點,但從長遠來看,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仍有大幅貶值壓力。
對經濟刺激效果有限
目前競爭性的利率下調和貨幣貶值對經濟刺激效果有限。競爭性的利率下調主要是通過降低利率向市場提供廉價的資金,降低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借款成本,拉動總需求,但是由于金融機構惜貸,投資者不愿意借款,降低利率并不能夠有效刺激內需,降息的效果是有限的。 競爭性的貨幣貶值也并不能充分刺激外需,由于全球經濟衰退,各國的總需求都會下降,盡管貨幣貶值有利于本國出口,但是由于外需下降,貨幣貶值也不能夠促使本國出口大幅度增加。并且由于是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存在互相抵消的效果。只不過競爭性的貨幣貶值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本國貨幣貶值限制了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對本國經濟不利的溢出效應。 但是利率下降會促使債券價格下降,政府或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成本下降;競爭性的利率下調和貨幣貶值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促使經濟恢復,一旦經濟下滑觸底,經濟形勢改善,低利率和低幣值有利于經濟迅速恢復。但競爭性利率下調和貨幣貶值可能會導致將來的通脹反彈和外匯儲備縮水,由于貨幣供應量增加,流動性泛濫,物價水平會上漲,同時主要國際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也會下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風險。 值得指出的是:一旦經濟反彈,在充足流動性追逐下,資產價格可能會迅速上升,油價、糧價可能又會出現像2008年上半年高漲的情形,這就需要各國央行迅速回收流動性,采取緊縮政策,但是貨幣政策的效果有一定的時滯,貨幣政策工具操作時機的把握將是對各國央行的一種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