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昨日報道說,由南方人才市場、廣州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廣州市人才研究院日前聯合推出的《2008年度廣東省薪酬調查報告》顯示,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房地產、金融、保險、證券、貿易等13大行業的薪酬出現明顯下降。
隨著世界金融風暴波及到我國的實體經濟,國內大部分行業的薪資水平開始出現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像金融、保險等壟斷行業,也終于將自己高人一籌的工資福利降了下來,這不僅符合民意,更合乎社會公平正義。 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能源電力業薪酬不僅毫發未損,而且還獨樹一幟。調查數據顯示,薪酬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能源/電力、醫療設備、化學/化工、通訊/電信、金融/保險/證券、IT業(并列第五)。特別是,能源電力業的薪酬由去年的排名第六躍升至第一,且在今年出現了大幅加薪。 倘若電力業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以及讓利于民的基礎上,給每位員工大幅度加薪,公眾倒沒有多大怨言。可是,能源電力業給員工大幅度漲工資,恰恰不具備這些先決條件。 上半年電力業報表顯示,除華能集團表示盈利外,其他四大電力集團集體虧損,受制于煤炭價格繼續上漲,預計下半年扭虧增盈的壓力還將繼續加大。甚至電監會一位官員透露,五大電力集團上半年的利潤總額同比下滑超過了100%。 能源電力業漲薪,是打著降薪的幌子進行的。記得在今年6月份,國電集團的一位老總向媒體證實,由于電力經營虧損,國電集團從集團到分公司一線員工都要下調薪水,幅度略低于30%。緊接著,不光國電,有關能源電力業降工資的消息,充斥著各大新聞媒體,當時似乎所有的電企都在降薪。但實際卻是相反,這無疑是對輿論的愚弄。 我懷疑,能源電力業漲薪,有可能是在加重公眾負擔后才上漲的。今年以來,電力行業一直沒有停止上調電網銷售電價的呼聲,國家發改委迫于電力巨頭的壓力,于今年7月1日,全國銷售電價就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現在,人們終于明白了,由于電價成本極不透明,電價成本基本是電網公司一家說了算,因而,提高電價的這部分錢,極有可能變成電力業員工加薪的資金來源。 盡管這份薪酬調查報告僅限于廣東省的8個主要城市,但該報告確實提醒我們,有必要對全國能源電力業員工的薪資狀況,進行一次徹底的調查,一方面要看電力企業所承諾的降薪計劃是否如期執行,與此同時,更要對大幅度漲薪的能源電力企業,徹底查清是否有違規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