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建設部獲悉,北京等多個城市正在研究“經濟租用房方案”,該方案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難題,更意在防止一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對將來房地產市場化改革方向形成障礙。(2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經濟租用房一旦大范圍推出,必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不僅買房人的居住觀念會因此而有些許改變,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壓力大大減輕,地方政府也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得住房問題解決,而且開發商也很可能因此而改變,比如不再單純從商品房市場賺錢,參與開發和管理經濟租用房也是一種謀生路徑。而且,經濟租用房來源渠道多、速度快,可有效解樓市之急。 但同時也要看到硬幣的另一面。正如運作其他保障房一樣,經濟租用房運作也面臨諸多推行難題,首先是地方政府和企業有沒有動力來參與。從地方政府角度而言,原有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建設尚且存在巨大欠賬,如何拿出資金和精力再搞經濟租用房?有人認為,地方政府不必動真金白銀,提供優惠政策即可,但優惠政策多少會影響地方財稅收入。 筆者更大的擔憂是,部分經濟租用房不排除成為高端人才、部分階層的專用房,偏離了經濟租用房的初衷。比如,不久前北京海淀政協會議上傳出消息,面對目前住宅價格較高、優秀人才受經濟影響難以留住的現實,海淀區有望建設一批政府廉租房,用來提供給企業高端人才、公務員、教師、留學人員等群體。經濟租用房作為廉租房的一種,且居住品質較好,更容易成為獵取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