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部和發展改革委宣布,將啟動手機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評估程序,并擬對手機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進行下調。但此間有關專家認為,在行政推動的同時,應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靠充分競爭,使百姓真正享受到電信業快速發展的成果。(新華網天津5月6日電)
有專家考證,手機漫游費的成本基本為零,但消費者卻要為此付出不菲的費用,盡管廣大用戶對取消此項不合理收費呼聲強烈,電信主管部門也數次批評國內移動通信運營企業“套餐泛濫”的行業不正之風,明確要求降低以漫游費為代表的資費標準,但是要真正將漫游費降到市場希望的水平,恐怕還有一段曲折的路得走。所以,此次的調整措施僅僅是“擬將手機國內漫游通話費上限標準進行下調”,距離取消漫游費為時尚早。盡管如此,畢竟反映出有關部門開始重視廣大消費者呼聲,應該對電信企業長期以來的“一意孤行”多少有所觸動。 國內電訊資費貴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老百姓反映強烈,有關部門也并非完全無動于衷,然而要改革任何一項收費標準,似乎都相當困難。個中原因其實“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壟斷所致。因為壟斷,缺乏必要的市場競爭,電信企業基本沒有后顧之憂,收費標準當然是怎么對自家有利就怎么來,從中獲取的暴利可想而知。 壟斷產生暴利,從微觀說對消費者是一種掠奪,站在宏觀的角度看則大不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對電信行業的成長也是弊多于利。因此,有識之士呼吁只有打破壟斷,讓市場充分競爭,才是根治電信企業種種經營弊端的治本之道。以目前最受關注的手機漫游費為例,有人提出如果手機通話的漫游費取消了,各地“雙寡頭”的壟斷局面就會從根本上被打破,全國各地都會形成本地和外地的幾十個移動運營商充分競爭的局面,高資費地區的手機費必然實質性地大幅度降低。對此,有關部門是否應該予以認真考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