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家運營商公布提速降費方案后,2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
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再次提出大幅提高網絡速率,有效降低網絡資費,并公布了網絡建設投資規模、光纖網絡覆蓋率等一系列硬指標。
網絡提速降費是近期社會熱門話題。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多項措施促進寬帶網絡提速降費。李克強總理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機擁有國,但網速在世界僅排名80多位。”這樣的講話對移動、電信、聯通等運營商而言,無異于“打臉”。總理又說,降低網費和流量費,會推動流量消費的增加,薄利多銷最終也會提高企業效益。這番講話對幾大運營商而言,顯然是點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的督促下,電信運營商集體出招了,15日,三大運營商分別發布了新版通信資費方案。然而,網絡調查顯示,有八成受訪者認為運營商“沒誠意”,一些消費者認為有關方案在玩“文字游戲”。“用不上的夜間流量”、“高端客戶才能用到的優惠套餐”、“新瓶裝舊酒的優惠”……運營商如此“提速降費”,也難怪消費者不買賬。
昨天,國辦印發有關指導意見,“提速降費”再次成為網絡熱門新聞,這讓一些網友不禁有些“小激動”——難道“沒誠意”的運營商讓國務院也看不下去了?實際上,昨天發布的指導意見與幾天前運營商出臺的方案并無關系,只是在“走流程”。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結束后,根據會議精神形成的指導意見,經過修改、會簽于昨天正式印發公布。當然,如此“緊湊”的流程,會讓人有些不適應,以前一些國務院政策文件的發布非常拖沓,在常務會議開過后,短則數周、長則數月甚至經年,才能完成“會簽”而最終落地。今年4月份,李克強嚴斥這種拖沓為“處長把關”——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討論通過的政策,卻卡在幾個處長那里。昨天,國辦能夠及時印發有關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體現了國務院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是本屆政府簡政放權的成果之一。
壓力之下,幾大電信運營商不敢不動,于是“急就章”式地出臺了水分很大的“提速降費”方案。相信運營商們在經過充分的軟硬件準備后,會不斷提高水平改善服務,最終讓消費者滿意,否則管理層是不會“放過”他們的。國務院要求寬帶提速降費的態度非常堅決,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連續三次作出表態。兩會期間,李克強稱,“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網速都比北京快”。4月份,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時,要求有關部門負責人研究如何把流量費降下來。在5月13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則表示,網費和流量費“不降不行”。
“提速降費”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中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經濟結構能否成功轉型,取決于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能否深度融合,而高速且廉價的網絡正是這種融合的基礎。不管是家用寬帶網絡,還是手機用戶的移動網絡,在我國市場壟斷程度都很高,而壟斷正是網速慢、資費貴的根本原因。
要實現“提速降費”,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破壟斷,讓電信市場更加開放。然而,網絡提速降費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引入市場競爭,政府的嚴厲督促也不可或缺。寬帶網絡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政府對各家運營商必須保持不間斷的監管壓力,督促它們拿出可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