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一年內漲了119%,那么社保基金增值多少呢?對社保基金來說,可能并不能這樣去算投資收益賬。一方面,股市并不是一個只有收益、沒有風險的場所,就算是“國家隊”進場,同樣需要面對來自于市場的風險。假如沒有去年年底以來的一路狂奔,還能去算這樣的投資收益賬嗎?投資回報還會有這么高嗎?另一方面,社保基金投資,也絕不是像散戶一樣,可以進行短線炒作,而必須堅持穩健投資的原則,進行中長線投資。否則,會給股市的穩定帶來影響,給自身增加風險。
就算社保基金投資股市了,在已經實現了收益翻倍目標的情況下,是否就能夠快速撤離、入袋為安呢?顯然也是不可行的。一旦社保基金快速撤離市場,其對股市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甚至可能將股市重新拉回到“熊途”。
對社保基金來說,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投資經驗,加快投資轉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就意味著只有股市一條路,也值得關注。要知道,再好的股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尤其像中國這樣還不太成熟的股市,風險更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需要研究多渠道投資的路徑和方法,使社保基金投資既能效益最大化,也能風險最小化。與其為了收益去冒很大的風險,還不如選擇積極穩妥的投資方式。這里,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傳統的投資模式已經嚴重不適應社保基金投資的需要,已經讓社保基金出現了嚴重的靜態化損失。這也意味著,購買金邊債券等投資方式,必須加以改進,應當有效增加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擴大社保基金的投資增值空間。所以,相關的政策、法規必須迅速調整與完善,為社保基金投資空間的擴大提供政策和法律保證,避免地方政府不敢“冒險”投資,不敢對社保基金增值負責。
其二,要建立市場化投資機制,將社保基金委托給專業機構進行投資。讓政府部門以市場化方式對社保基金投資,是不合適的,風險也會很大。應該委托第三方專業投資機構,由他們去進行專業化投資。只有實行專業化投資,社保基金增值的空間才會更大。
其三,應當鼓勵社保基金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壟斷行業改革,通過這樣的改革,讓社保基金的增值空間更大。眼下的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都是高利潤行業,參與這類企業的改革,也會穩賺不賠。同時,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可以在確定回報率的基礎上,鼓勵社保基金參與。
如此一來,社保基金投資就不是股市一條道了。所謂的“錯失牛市”,也僅僅是一種假設了。就算投資牛市,也未必都能實現翻倍。牛市中不賺錢的投資者也是有的。就社保基金來說,確實“錯失”一次牛市機會。但是,大可不必后悔,而應當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加快改革步伐,讓社保基金投資真正步入市場化軌道,讓專業投資機構接過社保基金的接力棒,真正讓社保基金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