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12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12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0個和7個。同時,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21.7萬套,環比上月增加65.9%,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綜合來看,當前樓市情緒有所好轉,房地產市場回穩可能性進一步增大。但要關注股票市場對樓市需求的替代作用。
政策組合刺激效應顯現
3月份,國家有關部委集中出臺刺激政策措施,穩定住房消費,鼓勵剛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無論是土地供應調節還是金融稅收制度調整,政策措施針對性很強,對市場情緒和預期產生明顯影響。從近期市場反映看,樓市交易意愿有所增強。應該看到,政策始終是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方向的重要外生變量。盡管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與房地產市場總量規模擴張成反向關系,就目前市場狀況而言,政策變化直接關系到居民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因而已經構成購房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而市場交易數據的變化將形成反饋機制,對樓市參與主體預期產生正向激勵,加快政策效應釋放。
股市對樓市有需求替代作用
股票市場需求對房地產市場需求有替代作用。過去,我國也曾多次出現股市與樓市的轉換關系。在我國投資渠道整體狹窄的現實約束下,住宅不動產已然成為投資主要品種。總體看,股市走牛時,樓市漲幅通常不會太大。2006年以來我國樓市漲幅逐級增大,也與股市見頂回落并持續走熊有很大關系。
不過,這種情況隨著股票市場的交易活躍出現了變化。股票資產在家庭資產配置中地位的上升,有可能會降低股票與住宅的替代關系。這意味著股票有可能取代住宅不動產成為家庭財富配置的主要選擇。2015年一季度,據中國人民銀行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城鎮居民偏愛的前三位投資方式依次為:基金及理財產品、債券和股票,選擇這三種投資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別為33.8%、15%和13.8%。基金和理財產品間接投資于股票市場,因此股票已經成為居民投資主要選擇。今年3月我國A股新增開戶超480萬,創近8年新高。
雖然當前我國股市累積漲幅巨大,但相對于住宅價格漲幅,股票仍有增長空間。應該看到,股票市場承載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希望,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主戰場,是深化改革創新紅利釋放的主渠道,也寄托著創新創業驅動發展的夢想。盡管短期內股票市場漲幅過大可能存在調整需要,但從長期看,股票市場趨勢性向好是毋庸置疑。但這并不否定住宅投資的價值。客觀分析,城鎮化空間巨大,我國住宅市場仍有穩定發展空間。未來剛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將構成市場主要需求動力。投資者通過股票投資積累財富后,也存在改善性住房需求。從這一點看,股市與樓市又有相互促進作用。
賣房炒股不是理性行為
股票和住宅不動產,均是家庭財富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買股還是買房子,甚至是賣股買房,或賣房炒股,主要取決于購買條件剛性以及兩種資產的預期投資回報率,反映的是投資者財富配置傾向。投資是一項高風險決策,要量力而行,要充分估計可能風險并準備承受風險損失。但我國股民,特別是新開戶股民,往往風險意識不強。就資產而言,股票比住宅價格波動的可能性更大,流動性更強。過去,我國股票市場曾經多次出現持續下跌,給股民造成巨大財務損失。但人們容易忘記歷史教訓的特質,使得個體非理性演變為集體非理性,有可能承受股票價格泡沫的風險。因此,在樓市觸底回升可能增大的背景下,剛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無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