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一時以謀一世。過往一年,我國全面推進深化改革,“三張清單”敦促政府簡政放權,國有企業邁開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步伐,自貿區擴容啟動了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布局的按鈕,“一帶一路”戰略構筑起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執政理念升華,改革紅利釋放,創業激情迸發,讓中國經濟肌體接入和滲透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基因。管理體制的市場化再造,累積了創新量能,讓中國這個經濟巨人的骨架變得更勻稱,大國前行的腳步變得更穩健。
2014,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執政理念的升華,改革紅利的釋放,創業激情的迸發,讓中國經濟肌體接入和滲透了前所未有的市場基因。經濟巨人的骨架變得更加勻稱,大國前行的腳步變得更加穩健。
表面上看,2014年7.4%的GDP增速與7.5%的官方目標存在著一線之隔,經濟進一步減速,然而,再看一下經濟結構的優化軌跡,忐忑之心自然就會趨向平靜。資料顯示,在三大產業結構中,2014年前三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9%,超過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7%,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前三季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48.5%,同比提高了2.7個百分點。更為重要的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2%,高出GDP增速0.8個百分點,而且在收入不降反升的前提下,前三季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
以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負面清單”、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權力清單”、法有規定必須為的“責任清單”為內容的“三張清單”,在急切地敦促政府簡政放權,全年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了398項行政審批事項,核準事項量減少了約76%。全國新注冊市場主體今年已超過1100萬家,同比增幅近60%;同時,據國家統計局對4400家企業的調查,43.1%感受到簡政放權影響,其中81.6%表示滿意。
國務院頒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同時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志著新型城鎮化的啟動。這終結了延續半個世紀的“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第一次建立起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此外,按國務院《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全國將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在此基礎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推進土地流轉。《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確立了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條底線: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
作為改革的深水地帶,國有企業終于邁開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步伐。繼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全資企業國投信托引入泰康人壽和江蘇悅達作為戰略投資者之后,中國石化也承諾拿出30%油品銷售業務股權讓渡于社會和民營資本,國家電網公司也在直流特高壓、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和抽水蓄能電站三個領域敞開了大門。與此同時,國企高管薪酬改革作為一個十分敏感問題提到了決策前臺。按中央專門發布的《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關于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國企高管收入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其中央企負責人基本年薪將按上年度央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兩倍確定;績效年薪根據考核結果,不超過央企負責人基本年薪的兩倍;任期激勵則不超過央企負責人任期內年薪總水平的30%。
繼上海自貿區試點運行一年之后,中央政府啟動了優化經濟發展空間布局的按鈕,在年底一口氣批準了天津、廣東和福建三個自貿園區。引人注目的是,三地自貿區方案中70%至80%的內容將與上海自貿區一致,其他20%至30%的內容將體現當地特色。與自貿區升溫相并行,長江經濟帶撐開了又一條嶄新的經濟空間,按《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將成為“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示范帶”、“橫貫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對內對外開放帶”以及“水清地綠天藍的生態帶”。比較起來,或許覆蓋國土面積12萬平方公里的京津冀一體化更吸引國人的眼球。據悉,京津冀一體化的目標主要是構建布局合理互促共進的城鎮發展體系,建設首都經濟圈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首都經濟圈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首都經濟圈綠色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建設京津冀南部綜合交通樞紐等。而在天津自貿區落地之后,京津冀一體化的引擎也得以發動。
穿行于國民經濟肌體之中的財政與金融所釋放的市場改革能量格外強大。今年,國家發改委批復了總投資額度超過萬億的投資項目,但與以往投資項目完全來自公共財政不同,依據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政府在盡力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生態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市政基礎設施、鐵路、水運與民航等領域。另外,在完成了對《預算法》所動的20年以來最大“手術”的基礎上,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首次明確地方政府發債權利與資格。在金融領域,不僅人民幣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而且首只規模為30億元的人民幣主權債券在英國落地發行;同時,《存款保險條例》初稿出臺,利率市場化完成了臨門的“最后一腳”。證券市場上,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于11月中旬聯手啟動“滬港通”業務,而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大成果,股票發行注冊制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在對外開放領域,“一帶一路”堪稱是今年決策層推出的最具震撼性的成果。作為國家級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目的就是通過對沿線沿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支援,實現4萬億外匯儲備的資本輸出,打造中國的出口升級版。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06.1億美元和80.5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2.3%和31.5%。而更長遠的意義在于,以“一帶一路”為綱,張自由貿易區之目,從而“構筑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絡”,這是頂層設計所追求的戰略性成果。資料顯示,在已經擁有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新加坡、中國與智利等12個自貿區的基礎上,2014年,中國又喜接中韓自貿協定和中澳自貿協定談判的收官大單。
謀一時以謀一世。過往一年管理體制的市場化再造與經濟細胞的深入性再植,累積的是創新量能,沉淀的是改革動力,由此打開的是更為精彩、也更富挑戰的未來中國經濟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