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對于滬港通的最終發車時間仍然沒有明確的說法,不過種種跡象顯示,這一關乎中國資本市場前途命運的重大變革仍在全速推進。10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和交通銀行宣布已經獲得了滬港通的跨境資金結算和換匯業務資格。內地券商方面,預約開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雖然滬港通的正式“發車”時間一直懸而未決,但市場對其開通的期待和關注熱情絲毫沒有消退。尤其內地券商對滬港通的最終發車“望眼欲穿”。據媒體報道,從上周起,已有多家券商啟動了滬港通的預約開戶,從目前預約開戶的情況來看,客戶反響較為熱烈,不少券商的預約開戶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戶。10月1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公布了89家首批獲得滬港通業務資格的券商名單,中國證監會則要求各證監局督促轄區內的證券公司切實做好滬港通業務試點各項準備工作。
筆者認為,滬港通的啟動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國資本項目風險可控地開放,同時也將通過開放來倒逼資本市場的改革,促進中國股市的規范化。
相關公告顯示,滬股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筆者認為,單從資金額度來看,不可能指望滬港通一開啟就會給A股市場帶來大牛市,但其對中國股市的意義深遠,或將通過開放來倒逼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
在滬港通的大門打開后,內地資本市場可能將會迎來一波改革創新浪潮,滬港通將從市場運作機制、監管機制等多方面,推動內地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這些可能的改革政策就成為了市場一項長期的大利好。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國際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國內市場,他們會用國際視野發掘國內股票的價值,或將給國內投資者提供一些借鑒;這些國際個人或機構投資者也可以帶來國際市場的聲音。
同時,從監管角度來看,與國內以公司業績作為監管標準不同的是,海外監管更看重公司的合法合規,不以具體的業績指標來監管上市公司?傊,國際投資者以及國際規范在有限投資通道內參與A股市場或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股市規范化的進度。
從宏觀層面來說,筆者認為,通過滬港通的推出讓國內資本市場與境外逐步聯通,有利于推動中國資本項目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開放。中國的熱錢太多,就會導致包括房地產泡沫在內的資產泡沫的形成,為此如何讓資金有秩序可控地走出去尤其關鍵,滬港通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也給國內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一個新的投資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滬港通在技術上的創新實現了資金池(外匯和人民幣)的分開控制,有效控制了風險,為將來的額度擴大和模式復制推廣提供了基礎。但同時,筆者建議滬港通正常運行一段時間后,類似滬港通的有額度的風險可控的雙向開放可以多設立幾個,比如可以嘗試推出“滬美通”或“滬歐通”,實現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全面的互聯互通。屆時,中國資本市場將能更深地融入國際市場,得到國際投資者更廣泛的認可,形成對國際市場的反向的影響力,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主導力量之一。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認清,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中有近80%是內地公司,滬港通的開通可以使在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價差縮小,但對于國內投資者在全球市場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作用還是相對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