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無其法則亂,宗法而不變則衰!笔藢盟闹腥珪谶M行,本次會議旨在繪制法治新藍圖,為法治中國做頂層設計,以法治為改革護航。而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的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的步伐正全面提速,“加強監管、依法治市”正滲透到市場的每一個改革領域。
特別是在改革步入深水區、市場與監管面臨更大考驗的關鍵時刻,證監會堅持用法律手段推動改革創新,加強監督管理,努力以法治的思維和方式探索、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路,推出了一系列以法治為內核的市場改革舉措,從努力推動《證券法》修改、《期貨法》的制定,到加快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深化發行和退市制度改革、加大市場稽查執法、開展“捕鼠”行動,一系列的措施引起了市場和社會有關各方的廣泛關注。從法制完善的角度看,2014年堪稱是我國資本市場法制重構的一年,資本市場依法治市之路也越夯越實。
但仍需面對的是,資本市場在引領市場化和法治理念的樹立、股權文化建設、對外開放的同時,不斷涌現的產品、業務或交易機制等創新,卻往往面臨著與周邊制度、體制環境不相協調的孤軍奮戰和水土不服窘況,客觀上要求對有關法律制度進行及時修改、完善,同時,部分規則執行落實還不夠到位、違法違規行為易發多發、違法成本低、問責不及時、投資者維權難、索賠成本高等痼疾亟待解決,可以說資本市場法治建設任重道遠。
在新的形勢下,資本市場既要依靠法律法規為市場主體各種創新保駕護航,也要對形式不斷演變和復雜化的違法違規行為毫不手軟。
在法律制度供給方面,要在新《證券法》中進一步細化違法行為認定標準,提高處罰標準,豐富執法措施和手段,增強操作性和匹配性,建立行政執法和解制度,更多引入刑事司法力量參與監管執法,強化行與刑的銜接。同時,還需針對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失信成本過低、虛假信息此起彼伏等問題,建立公益訴訟、集團訴訟制度,允許一人或數人代表其他具有共同利害關系的人提起訴訟,判決對所有具有共同利益的投資者產生效力。
在監管執法方面,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始終對內幕交易、老鼠倉等違反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的行為保持高壓態勢,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執法的有效性和威懾力,加快統一調查標準和審理標準,建立辦案時限制度,對大案要案及時實行雙向提前介入。
唯有如此,始終保持制度邏輯統一、依法治市,將投資者保護作為一切資本市場立法的基本原則,法治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根基才能穩固,崇尚信用、相互信任、普遍信賴的市場關系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