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陣陣來襲,北方陸續開征住宅供暖費。最近,微信朋友圈里關于供暖費的消息一下子火了,一些網友呼吁,由于2008年以來,煤炭價格已由每噸七八百元降至200多元,希望供暖費作出相應下調。可這個呼吁,目前只停留在朋友圈,得不到有關方面響應。
對于多數家庭來說,供暖費不是一筆小支出。拿呼和浩特來說,在2008年,由于煤炭價格上漲,供暖費價格也跟著從每月每平米2.95元調至3.68元,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一個月光供暖就要支出400多元。現在煤價下降了,可供暖費漲來容易降來難,怎不讓人費解?
有關方面的解釋,乍聽不無道理。呼和浩特市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各大供熱企業均處于虧損狀態,企業虧損的部分一直依靠政府補貼來兜底。”這個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制定的供熱價格實際依然低于供熱成本,當煤炭價格下滑時,水電費、人工費用等又在上漲,單位面積供熱成本一直高于供熱價格。這位負責人的意思是說,供熱成本與供熱價格一直倒掛,如果不是煤價下降,倒掛現象會更嚴重。
如此說來,如果不是煤價下降,等待供暖費的,就不是不變而是漲價了。只是這一切,僅是供暖單位的自言自語,沒有權威說明。供熱到底是虧還是賺?是否真的存在嚴重倒掛?如果存在,其原因是什么,有沒有內部原因,有沒有內部挖潛的可能?沒有說服不了的公眾,只有沒有說服力的證據。
很多公共服務企業平時總是喊虧喊難,抱怨經營壓力大,可壓力到底有多大,為什么這么大,卻要么不肯說要么說不出子丑寅卯。甚至于,這邊俯身秀表情,那邊轉身發福利,大量的資金被“四風”吹散。公眾需要的不是哭窮和發牢騷,而是希望看到賬本賬單,了解公共企業的真實運行狀況。
于公眾而言,要想了解一家公共企業,似乎只有一個機會,那就是等其想要調價時。現在價格聽證已經蔚然成風,先聽證后漲價已成共識,有關方面如果想要漲價,就會把賬單公布出來。站在尊重公眾知情權的角度,漲價需要公布,不漲價何嘗不需要公布?供熱企業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享受著財政補貼,有責任有義務把自身經營情況、財政狀況,完整地及時地公開。在煤價一降再降的背景下,供暖費巋然不動,其實就是另一種漲價。公眾有期待,形勢有變化,當然應該舉行聽證會,做好解釋說明,接受公眾監督。
不能讓供暖費成為糊涂賬,不調價的供暖費也要透明化。這應該成為固定動作,每年收取供暖費之前,都要舉行一個聽證會,把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完整地向社會公開。煤價上漲,供暖費漲價需要理由;煤價下降,供暖費不降何嘗不需要理由?供熱企業如此,所有公共服務企業都應該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