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一季度末以來的系列穩增長措施,二季度經濟緩中趨穩。上半年投資增速扭轉了8個月持續回落態勢,止跌回升,其中中央投資大幅提高5.9個百分點至14.6%,摸至4年來高點,在扭轉4個月回落態勢后連續2個月大幅提高。
我們判斷,未來投資增速持續攀升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與中央項目投資增速大幅提高不同,上半年國家預算資金增速回落4.2個百分點至15.5%(也顯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此外固定資產國內貸款增速也有所放緩,這將制約未來投資增長;另一方面,據我們測算,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含電力)合計增長22.8%,比1-5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上半年預算資金增速收縮及作為穩增長“調節器”的基礎設施投資不增反降,表明穩增長的投資政策面力度有限。
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增速有所提高(提高0.6個百分點至14.8%),但工業產成品存貨已升至2年來高位(6月工業產成品存貨累計增長12.6%),未來去庫存壓力將對制造業進一步擴張形成制約(投資力度有限反過來也限制制造業需求擴張);再加上房地產市場的進一步深度調整,未來投資承擔穩增長的邊際增量空間可能十分有限。
依據我們的分析框架,就此判斷未來一兩個季度投資力度持續攀升的可能性較小,還需要就業數據的支持。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城鎮就業737萬人(同比多增12萬),完成年度目標的74%,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4.08%(與一季度持平),就業總體平穩提高了經濟下行容忍度,拉低了區間管理的下限。“就業總體良好+投資穩增長力度有限”完全符合筆者今年以來倡導的穩增長“雙軌制”分析框架,即在就業總體良好的情況下,依靠投資短期拉動經濟增長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大為降低,投資穩增長力度會適可而止(除非突發大的非預期外部沖擊),而更多通過改革、放權、放活創造更多空間和動力有效培育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長效動能。這與6月價格指數未達到“市場預期”也進一步相印證,市場的思維慣性總是對“刺激”政策的預期有點過頭。
在穩增長的投資調節器最好不要大開的情況下,鑒于消費的增長制約因素較多,穩外貿將是下半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外貿整體增長1.2%,離全年7.5%的目標壓力很大,外貿對經濟增長仍是負拉動,同時這也表明外貿可作為的空間也很大。
5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16條支持外貿政策措施,其后各地繼續強化政策落地,以應對持續嚴峻的外貿形勢。在廣東省5月先期落實外貿穩增長方案后,6月福建、貴州、青海及四川等省均已出臺相應措施推動本地區外貿平穩發展。6月出口改善勢頭進一步穩固,進口也由負轉正,表明國務院“促進進出口平穩增長”五項措施效果已初步顯現。隨著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支持外貿政策落地并形成合力,隨著實施出口升級、貿易平衡戰略以及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深化,我國外貿將迎來水平提升的新局面。我們預計,外貿領域的積極效應將不斷顯現。
雖然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但總體形勢仍偏正面。世界銀行6月10日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4個百分點至2.8%,將美國經濟增速從2.8%下調至2.1%,對發展中國家預測從5.3%下調到4.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24日也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3個百分點至3.4%,將美國經濟增速大幅下調1.1個百分點至1.7%。兩大機構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表明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力度仍較有限;但另一方面,兩機構對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均好于2013年(相對保守的世行2.8%的預測仍比2013年高出0.4個百分點),外部經濟總體上對今年外貿還是偏正面的。
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當期經濟增長貢獻,更多是有助于化解過剩產能壓力,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取空間和時間。
綜合多項因素,我們認為,下半年外貿支持政策將更加強調落實,全年外貿形勢仍謹慎樂觀,那些對外貿支持政策落地有利好預期的企業將可能獲得盈利改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