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房地產包括銷售、投資、新開工等各項指標顯著疲軟,顯示房地產市場將陷入一輪調整。房地產對中國經濟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房地產景氣惡化導致市場對經濟下行風險擔憂。房地產關聯上下游多個行業,房地產不景氣對經濟拖累顯著。但辯證地看,2013年銷售透支是今年地產景氣下滑的重要原因,均值回復在起作用,對地產下行不必過于擔憂。
2014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風聲鶴唳。房地產投資增速、房屋銷售面積大幅下行。同時,房地產庫存狀況也明顯惡化,加重了市場對經濟下行風險的擔憂。
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房地產本身比較大的體量,還體現在房地產關聯甚廣。產業鏈上,房地產往上游帶動水泥、機械、鋼鐵、玻璃等行業,往下游派生家電、汽車等需求。金融財政方面,通過貸款與銀行、信貸、利率等密切相關,同時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僅從投資的角度看,由于房地產投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額的比重在20%左右,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去年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0.2個百分點。但是,由于房地產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拉動效應,僅從房地產投資角度分析其對經濟的影響,將顯著低估其影響。鑒于房地產產業鏈的復雜性,需要通過投入產出法定量分析其對經濟的影響。
定量分析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房地產投資角度,主要是對上游產業拉動,在投入產出表里主要包含在建筑業里;二是房地產銷售角度,主要是對下游的拉動,在投入產出表中,包含在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里。
利用最新的投入產出表,可以進行房地產對經濟影響的敏感性分析。在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4%、銷售面積增速為-5%的中性假設下,不考慮其他情況的條件下,房地產將拖累GDP增速約1個百分點;在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2%、銷售面積增速為-10%較為悲觀假設下,房地產將拖累GDP增速約1.2個百分點。
但辯證地看,2013年透支是今年地產景氣下滑的重要原因,均值回復在起作用,不必過于擔憂。2011-2013年房地產銷售面積增速分別為4.4%、1.8%、17.3%,其中在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調控、經濟下行以及按揭利率上行等因素壓制了房地產需求。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這些抑制因素趨于穩定或者消退,尤其是住房貸款按揭加權利率從2012年初的7.62%逐步下降至6.2%附近,被壓制的房地產需求顯著釋放。2013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顯著惡化與按揭貸款利率上行、銀行批貸放緩密切相關,后續如果按揭貸款加快、按揭利率下行,預計房地產銷售將逐步改善。
回顧2000年以房地產銷售面積,趨勢上可以看到增長中樞逐漸下平臺。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3年三個階段,房地產銷售面積復合增速分別為26.7%、13.6%、7.6%,而每個階段期間均經歷了均值回復。中長期來看,預計在2020年前新房需求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但增長中樞繼續下行。在我國,城鎮住房的剛性需求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即新增家庭和拆遷家庭。據莫尼塔的估計,新增城鎮家庭將在未來十年內形成每年800-1000萬套住宅需求,而拆遷所釋放的需求規模將可能維持在150-200萬套左右,預計銷售面積增速中樞將降至3%左右,每年增速將在此附近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