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試圖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發達國家正面臨就業、通脹、債務、貨幣政策選擇等不確定性,經濟復蘇仍難言強勁之際,全球最古老的大陸、富饒又貧窮的非洲經濟正顯示出活力,但前路又充滿挑戰。 在過去10年里,非洲經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增長,增長率達5%-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非洲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5%。此外,據報道,世界前10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6個在非洲。非洲迅速增長的人口也正在創造著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 不過,非洲的經濟規模仍然十分落后。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基礎設施落后、缺乏競爭力、貿易規模較小、科技水平較低、發展資金不足,甚至一些國家的戰亂仍在持續。 非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建設跨境支付系統、跨地區和泛非基礎設施、有深度的非洲大陸金融市場,解決人員、資本和產品的自由流動都是非洲大陸亟待解決的問題。非洲還需要引進私人投資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而在加深和世界各國聯系的同時,非洲還需要努力避免新風險的產生。 剛剛閉幕的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建議,非洲必須依靠推動就業創造、基礎設施建設、非洲國家間貿易、為農業企業融資、找到工業化資金來源等來獲得經濟增長動力。而非洲國家需要自強不息,才能努力實現非洲復興。 非洲大陸經濟充滿希望,東非共同體將努力推行單一貨幣,爭取在未來50年里實現這一目標,同時爭取與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組織實現一體化。非洲國家還意識到,今后必須減少對外援的依賴,要學會利用非洲大陸豐富的資源來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服務。很多人已經認識到,非洲發展農業在減少貧困方面十分有效,并希望讓年輕人了解這一點,而基礎設施能夠幫助農業增長作出貢獻。此前,資金不足導致非洲基礎設施落后,而基礎設施落后又使非洲的經濟成本增加了40%,從而大大削弱了非洲的競爭力。 隨著金磚國家峰會和世界經濟論壇在非洲的成功舉辦,許多國際機構都表示看好非洲的經濟前景。在非洲掘金的隊伍中,歐美日等國家也日益活躍,非洲在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在本世紀以來發展迅速:2000年中非雙邊貿易約100億美元,2008年首次突破千億美元關口,2009年中國已經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并在此后的5年中保持了這一地位。去年中非雙邊貿易額達到了2102億美元。中非經貿合作已經成為中非關系的重要支撐。 李克強總理在不久前的非洲之行中提出,要力爭到2020年實現中非貿易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左右,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向1000億美元邁進,中方還決定向非洲國家增加100億美元貸款額度,并為中非發展基金增資20億美元,這些都為中非經貿合作創造了條件、樹立了目標。 期待非洲各國努力加強合作,抓住機遇,早日成為全球經濟的另一塊綠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