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金融日益沖擊傳統金融的時候,作為金融行業中市場化程度頗高的保險業,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新似乎乏善可陳。傳統保險機構基本將互聯網當作營銷戰場,而互聯網保險則缺乏真正的革命者。
近日,在中國保險業協會編著的首份《互聯網保險行業發展報告》中,將互聯網保險定義為一種新興的、以計算機互聯網為媒介的保險營銷模式,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保險產品銷售或者提供相關保險中介服務等經營活動。
《報告》認為互聯網保險是保險行業的一場“銷售革命”,但其中的互聯網保險并沒有真正脫媒?梢岳斫獾氖牵驗檫@份報告是中國保險業協會與其他7家傳統保險機構、保險中介機構合作編寫的,正因為如此,互聯網思維并沒有貫穿《報告》。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保監會原副主席李克穆曾表示,保監會此前批準眾安財險作為網絡保險公司的試點,今后將逐步放開網絡保險牌照。
這是否意味著,在監管者看來,眾安財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保險公司。目前眾安財險已經推出了網絡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數碼產品意外損壞保險等5款基于互聯網交易的保險業務。無疑,眾安財險發現的是基于電子商務的全新保險市場,屬于業務新拓展,也可以說是完全脫媒的一家保險公司,省去了銷售代理等中間環節。但是,它并沒有觸動傳統保險機構的奶酪。
而傳統保險機構的觸網,基本做的就是互聯網營銷,如各種保險電商網站、代銷平臺;以及一些基于互聯網營銷的產品創新,如“脫光險”,“懷孕險”,“求關愛”,“花容月貌險”等,基本是賺噱頭不賺錢,因為并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對公司的長遠價值也并不大。
一個行業的革命很少是自身發動的,因為它們是既得利益者,能夠做到不斷改良已經不錯了。因市場化程度高,保險行業積極進軍互聯網,改良方面應該說做得不錯。
互聯網保險的核心應該是互聯網思維運用到保險領域,帶來保險業的變革,而互聯網思維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最重要的是公平、開放、包容、用戶至上。在保險領域,至少應該讓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消除中間環節,讓產品價格盡可能低,通過用戶反饋互動、逆向選擇,讓服務盡可能好。同時監管層應該監管到位,防止欺詐、卷款潛逃等惡性事件的發生。
對于具體盈利模式,尚等待真正的互聯網保險攪局者去深入探索,這樣才能帶來一場真正的互聯網保險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