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以來,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家企業掏出真金白銀補貼億萬市民打車。只要用上兩者指定的打車軟件叫車,并且在線支付,乘客和司機每次可以免單十來塊(有次數限制),一時用手機打車風靡全國。由于手機接單,司機可以從阿里巴巴和騰訊拿到補貼,因此司機都會優先手機接單。對于那些不會用智能手機叫車的人來說,打車補貼顯然讓他們打車變得更加困難了。
那么,對于那些會用手機叫車的人來說,打車補貼是否就讓他們占了大便宜呢?事實并非如此,某種程度上,乘客整體上可能不但占不到便宜,甚至可能吃虧。
打車補貼相當于降低了打車價格,這激發了打車需求。由于有補貼,以前不打車的也打車了,以前少打車的現在多打車了,總之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牌照的控制,的士數量卻是有限的。需求激增,供給卻相對固定,打車的難度顯然增加了。實際上,自阿里巴巴騰訊加大打車補貼力度以來,不但路邊招手打車越來越難,就是手機叫車,等待司機接單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因為補貼的誘惑,太多的人叫車,司機都忙不過來了。時間就是金錢,等待時間的拉長,意味著打車成本上升,這讓打車的補貼打了折扣。折扣的多少視個人的時間成本而定。對于時間成本很高的人來說,區區十來塊錢補貼也許遠遠彌補不了因此增加的時間成本。他們不但占不到打車補貼的便宜,反而可能因此受損。但是,對于時間成本很低的人來說,多等會兒不礙事,補貼對其還是有好處的。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整體,乘客并不一定享受到了補貼的好處。但是對于的士司機來說,他們卻因此大大受益。由于打車的人增多,空駛率下降,這塊收入增加,再加上補貼,司機們得到了雙份的好處。同樣是補貼司機和乘客,為什么二者實際上得到的好處卻大相徑庭?如果是開放的市場,補貼導致打車需求激增時,會有更多的出租車加入,因補貼導致的打車難不復存在。這樣的話,乘客既享受到了補貼,又免去了久等之苦。
消除打車難也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漲價。這意味著補貼帶給乘客的好處就被部分抵消了。但是出租車的價格都是由物價部門統一制定的,司機和乘客本沒有協商的余地。如果允許漲價,那么補貼帶給出租車司機的好處會更大。
這種價格限制意外給黑車帶來了機會。一般人可能認為,打車補貼會減少黑車的生意,因為黑車沒有補貼。然而,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打車補貼實際上增加了打車難度。時間成本高的人,就會傾向于坐黑車了。他們本來是不會坐黑車的,但是打車補貼搞得他們打不到車,只能轉向黑車了。還有那些不會用手機叫車的人,一部分也會被迫叫黑車。
打車補貼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對于供給受限的商品,補貼消費者實際上是在補貼壟斷者。阿里巴巴騰訊若想讓打車更加容易,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增加更多的出租車。然而這并非他們說了算,阿里巴巴騰訊搞打車補貼的真正目的也不在于此,而是借此推廣它們的移動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