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漲跌一直是社會大眾熱議的焦點,房地產調控也是往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但本次兩會上基本找不到行政調控房地產的字眼,而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京津冀、對城鎮化、對住房保障等的提法,則移動了需求端,增加著供給端,試圖以市場化手段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尤其是習總書記之前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謀劃著一盤帶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和諧發展的更大棋局。
市場經濟中,房價會隨著經濟的成長和城市的配套完善而上漲。但發展中國家,城市房價的上漲更是人口遷移的結果。在我國,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城市尤其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對應的是偏遠農村遷出地房價的下跌,一漲一跌中,鄉村房價的隱性下跌并不顯現,并未納入房地產統計。
發展京津冀,是城鄉協同發展探索的新模式,或許也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新里程。表現在房價上,城市房價或將從暴漲期進入平緩期。以往人口從鄉村涌向大城市,成就了工業文明的同時,也造成了城市病。負重的城市,將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人口從大城市分散到周邊小城鎮,也是世界城市發展的規律。這個過程或許是漫長而復雜的,但發展京津冀,是一個突破性的試點,代表中國一線城市的城市圈、城市群集約發展的開端。
兩會召開前一周的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題座談會上特別闡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他提出京津冀要“抱團”而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是三根繩,要擰成一股繩,凸顯京津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他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重大國家戰略”的提法首次在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領域出現,這無疑為城市圈迎來了發展的新紀元。
觀察東京、舊金山、洛杉磯等國外大城市,它們的城市并不是向空中發展,畫地發展,而是向周圍輻射,大城市、小城鎮與鄉村交互錯落,讓城市的功能更加協調、更加宜居,城市功能的互補與完善,疏解著交通壓力和環境的重負。
北京市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畫地為牢的危害性,最近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確定疏散,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以及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也著手轉移部分資源。河北天津也在積極準備接納分散出來的資源。
但如何讓市場而不是政府配置資源,讓項目、配套設施、房價、租金價格,而不是行政命令調節供需,讓人流客流商流自然流動,是新城市群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各地區首先要打破對各自一畝三分地的資源壟斷,讓道路通暢、環境優美、基礎設施便利,要培育創新產業土壤吸引高技術人才和項目,用周到的服務、公道的商鋪租金和房價引導商流客流。
舊的城鎮化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而且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發展,新城市群的發展也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如今,借助中央一系列鼓勵創業創新的優惠政策,以及國企改革契機,我們將迎來一個向大城市周邊輻射的新城鎮化的開端。
京津冀的試點,或許與當年的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開發一樣成為改革的跨時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