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鋼貿大王”、新日恒力實際控制人肖家守,以及上海鋼貿“帶頭人”周華瑞先后官司纏身,又一次使鋼貿融資風險受到關注。
鋼貿融資已經似“噩夢”糾纏銀行和鋼貿行業兩三年。宏觀經濟下行,供求關系逆轉,鋼價持續下跌,鋼材貿易企業深陷資金鏈斷裂的泥潭難以自拔。鋼貿行業大多采用聯;ケ5娜谫Y模式,由幾家鋼貿企業相互為貸款提供擔保,很容易造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鋼貿企業如同多米若骨牌一樣倒下。在此情況下,逼債的各家銀行普遍碰上棘手難題;怃撡Q融資風險,并非給鋼貿企業更多時間所能簡單解決的。
鋼貿企業主要集中在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在上海做鋼貿生意的又主要來自福建周寧。據相關媒體援引上海法院網公布的信息,2014年2月13日至3月13日,銀行起訴鋼貿商案件多達129件。其中,工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分別占32件、27件、26件。另據相關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稱,江蘇鋼貿貸款2013年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為
21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2.3%,并有進一步向周邊地區蔓延的趨勢。
踩上鋼貿“地雷”導致不良貸款增加,在多家上市銀行報表中已初露端倪。以中信銀行2012年報為例,不良貸款余額為122.55億元,較上年增加43.48%;貸款減值準備353.25億元,增長51.88%;不良貸款率為0.71%,比上年上升0.14個百分點。分區域來看,該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不良貸款余額由2011年末的21.69億元猛增至2012年末的52.57億元,占比由27.20%升至44.29%,2012年末的不良率為1.24%。
中信銀行2月17日公告稱,據初步測算,2013年合并口徑凈利潤約390億元。中信銀行2012年的凈利潤為310.32億元,換言之,鋼貿融資風險沒有影響到業績增長。然而,由此暴露出的問題不容輕視。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上周表示,鋼貿行業不良狀況與其他行業有很大不同,損失率非常高,若短期內全部暴露,不良資產會急劇上升,對上市銀行來說難以接受。銀行采取多種減少損失的措施,不良風險在2013年沒有完全暴露,損失狀況最終可能在2014年基本暴露。
復旦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王堯基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由于前些年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畸高的利潤率刺激了銀行業的過度放貸并使其淡漠了風險意識,以致對問題貸款事先審查不嚴、事中監督不力、事后處理不及時。中信銀行因上海鋼貿問題導致不良資產大幅增加的情況就可證明這一點,也給其他銀行敲響了警鐘。他認為,隨著國內經濟增長的繼續放緩,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因盈利難度加大而不能及時還貸,各商業銀行應以此事件為戒,及早防范風險,發現問題積極應對。
銀監會近日更新的
《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截至2013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達5921億元,不良貸款率升至1%,比2013年三季度增加0.03個百分點,創年內高點。另據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預測,在宏觀經濟增長目標穩定在7.5%左右的背景下,銀行業不良貸款慣性增長的趨勢可能延續到2014年下半年,全年不良貸款余額仍會有一定幅度上升,不良貸款率可能增長到1.1%至1.2%。
國內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仍處于合理水平。正如某上市銀行高管此前所稱,“從全球范圍來看,銀行1%左右乃至2%不良率,依然屬于較好資產質量,是可以接受的!辈贿^,上市銀行須重視逐漸增大的風險防控壓力,特別要處理好鋼貿等高風險行業的經營危機。2014年經濟增速難以大幅提升,若銀行風險控制不得力,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上升,勢必吞噬利潤。如此上市銀行即便有低估值的優勢,不良貸款風險也難免拖累股價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