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證綜指交出了亞洲股市表現最差的答卷。2013年上證綜指全年下跌6.75%,比印度尼西亞股市還要差。如果與美國道瓊斯指數上漲26%,日經指數上漲57%相比,更是無地自容。即使與自己相比,2007年10月上證綜合指數曾上漲到6134點,2013年底的2103點也只是當年的三分之一,而且最近4年(2010年起),上證綜合指數也持續跌去了36%。這種現象與中國經濟持續多年快速增長并在全球各國獨領風騷相比截然相反。
當前中國股市積弱積弊,既有長期原因,即體制問題,更有短期因素,即賺錢效應。對于長期因素來說,由于中國股市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而來,當政府希望建立股市來為企業融資時,其股市信用并沒有確立,只能通過政府擔保或隱性擔保的方式獲得,否則一家由計劃經濟轉型來的企業,投資者如何相信它的承諾會履行呢?投資者如何把其資金交給這家企業呢?市場化的信用,其風險的成本與收益則完全由當事人來承擔,即投資者對自己的決策承擔責任。
但政府擔保的信用,其風險的成本收益分擔則不一樣,往往其決策收益歸行為當事人而成本則可轉化為社會來承擔。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政府有意愿更多地參與和主導市場,而且行為當事人更有動機違規違法從事高風險活動。當前股市投機炒作盛行、大股東刻意操縱市場及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護等,都與這種信用關系有關。
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就是要重新確立中國股市的信用關系,比如新股發行意見及新國九條的出臺。但是,確立市場化的信用關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別是要讓政府隱性擔保的信用轉化為由市場演化而來的信用更是難上加難。新的信用關系確立同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希望2014年中國股市走牛是不可能的。特別是當這種重大的制度改變觸及強大的既得利益時,其轉型的過程會更長。
從短期來看,就是要發揮股市的賺錢效應,即如何保證投資者進入市場是有利可圖的。只要短期內有利可圖,投資者才會進入市場,國內股市才逐漸好起來。那么國內股市的短期賺錢效應從何而來?一是要穩定國內經濟及金融市場。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上做空中國經濟、中國金融市場的言論十分盛行,對此政府要盡早出臺應對政策,不要等這些做空成為市場預期。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國內股市面臨的風險會更高。二是當前主板市場絕大多數大藍籌公司的股價已經跌到凈值之下,如果這些公司看好自己的企業,就得在這個時候大力回購股票,以此來顯示公司之市場信心。同時,加大股票分紅的力度,吸引長期投資者進入市場。公司年報很快就要開始公布,這是該政策落實的一個機會。三是重新清理現有的股市稅收制度,全面降低股市交易成本,從而全面減輕股市交易者負擔等。
只有這樣,國內股市才能夠逐漸恢復健康,回歸常態。唯有回到原點,中國股市才能重新邁上繁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