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荷蘭從AAA級別降級到AA+ 。荷蘭人均收入的增長趨勢持續性低迷,經濟將在今年收縮1.2%。
真實人均增長在過去的八年直到2016年平均年減0.1%。出口則在2017年之前都不會再達峰值。
荷蘭的負債人群已身陷困境。房產價格從峰值跌落了20%,且還在繼續下降。大約有16%的抵押已損失。荷蘭房產債務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110%。全部債務,包括私有及公共債務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00%,這個數字遠高于意大利。
在債務率如此之高的情形下,去實施通貨緊縮的政策是十分危險的。然而,這卻正是荷蘭目前正在發生的事。荷蘭擁有大量的財富儲備,但大多數被鎖死于養老基金。假如通貨緊縮能顯著減少或歐元區經濟明年能得到切實好轉,荷蘭都應能勉強渡過危機。可惜,這兩種改變趨勢目前都很難看到。
現在確切無疑的是,荷蘭不再有安全閥。任何外部的打擊都會將荷蘭推向日本模式的通貨緊縮,這又將使荷蘭的債務動態大大復雜化,而這不是一個發達經濟所能承擔的危機。
對荷蘭來說,歐洲中央銀行的利率過低,貨幣政策也過緊,這些政策正將這個國家逼向破產的方向。盡管荷蘭是債權國,與德國也有緊密的貿易聯系,但荷蘭因歐元而失去了穩定性。標準普爾預測,荷蘭往來賬戶盈余在2013至2016年間將增長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0%,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信號。極端的失衡總是糟糕的。令人驚奇的是,荷蘭中央銀行竟如此順從地配合了歐洲中央銀行過緊的政策,不見任何異議。(作者系《每日電訊報》國際商業編輯安布羅斯·埃文斯·普理查德
賀艷燕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