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同業新規的推出,雖然在短期內會造成同業業務利差趨勢性下降,加大其凈息差的壓力,但從長期看,將大有利于戰略領先、創新能力強的銀行通過盡快調整業務結構來擴大其領先優勢,通過差異化的競爭和發展繼續實現持續穩健的增長。
銀監會有關部門起草的《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目前已成形,有望在近期獲批,并于明年2月開始執行。對此,銀行或許需要有個適應的過程。因為這個業務新規,對同業業務發展比較快的商業銀行而言,可能偏利空;而從中長期來說,對促進商業銀行規范經營大有裨益。
銀行同業業務,原本是商業銀行為了解決短期流動性相互發生的拆借行為。不過近幾年來,銀行業已普遍將同業業務與公司、個人并列的三大主線業務。不僅如此,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大潮,銀行同業業務也被業界視作適應新形勢需要的金融創新業務,目前已橫跨信貸市場、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其綜合性、交叉性的業務特征,使其成為最具創新活力的業務領域。其中,銀行同業之間的合作是同業業務的主導形式,業務范圍涵蓋同業資金拆借、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賣出回購資金、代理結算、代理銀行匯票、互購債券、代理抵債資產處置、聯合承銷企業債券等。同時,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同業業務發展也日益迅速。比如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業務合作主要有代理銷售、出口信用保險融資、聯名信用卡以及銀保專屬產品等。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業務合作方式主要有銀行同業拆借和國債市場回購業務、證券抵押融資、第三方存管業務以及券商集合理財托管等。銀行與基金公司業務合作方式主要有代理銷售、托管、合作發行理財產品、“一對多”專戶理財等。基金代銷與托管已成銀行獲取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手段。銀行和信托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信托融資、理財產品、代理收付等。
總體看來,同業業務模式已在中、小商業銀行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補,中小商業銀行通過同業負債的快速擴張,顯著提升了資產規模,大型商業銀行則擔當起了存款批發商的角色。
只是,在銀行之間以及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自認為“配合默契”、“有錢大家賺”的當口,那些操作不規范、信息不透明、期限錯配嚴重、虛增存款規模等問題也隨之暴露了出來。這些行為帶來了巨大的金融風險。微觀上增加了銀行的負債成本,要求資產端更為激進;并使得原本無法獲得授信的主體獲得了授信,增加了信用風險。宏觀上同業業務的超常規發展,理財、信托等產品憑借高于存款利率的優勢,顯著分流了活期存款和儲蓄存款,相當一批中小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型商業銀行,幾乎80%的資金來源是理財產品、銀行間市場拆借以及同業存款,僅有20%左右來自于居民儲蓄和企業儲蓄存款。而通過擴大同業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期限錯配,拆短投長,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將銀行自身置于流動性危機的險境中。換言之,以同業負債支撐的負債快速擴張在關鍵時點的波動性很大,而同業資產又與同業負債出現了顯著的期限錯配,加上買入返售項目下的信托收益權流動性很差,資金的騰挪變得相當困難。在這樣的資產負債錯位的結構下,輕微的流動性沖擊就會卷起巨大的流動性波瀾。今年6月的“錢荒”就是最好的印證。另外,同業業務發展,使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更為緊密,由此產生的金融風險關聯度也大幅提高,金融分業體制下的防火墻出現凈漏損。金融市場發生的局部風險事件,可能會通過同業業務鏈條擴展到整個金融市場、整個金融體系,一定程度都加劇了不穩定性。
為此,銀監會擬推出的旨在規范銀行同業業務的《辦法》,除了對合同簽訂、業務規模和期限、會計核算等方面做出系統規定,還明確叫停諸多灰色操作手法。比如不允許銀行接受或提供“隱性”或“顯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擔保;禁止同業代付業務和買入返售業務中正回購方將金融資產從資產負債表中轉出。同時,《辦法》還規定,單家商業銀行對單一法人金融機構融出和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資本凈額的100%;單家商業銀行對所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融出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資本凈額的25%,單家商業銀行對全部法人金融機構的融出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該銀行各項存款的50%。
很顯然,銀行同業新規的推出,不僅有利于行業規范發展,降低風險隱患,提高流動性管理水平,還將引導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一面加大商業銀行對小微和零售等低資本消耗業務的投放,一面調整同業資產的期限結構,降低期限錯配程度。雖然這在短期內會造成同業業務利差趨勢性下降,加大其凈息差的壓力,但從長期來看,同業業務新規或將進一步收緊相關管理制度,要求商業銀行將標準化、透明度作為規范和加強同業業務管理的抓手,健全相關考核和監管機制,引導其在規范基礎上穩健發展。這將有利于戰略領先、創新能力強的銀行通過盡快調整業務結構來擴大與其他銀行的領先優勢,通過差異化的競爭和發展繼續實現持續穩健的增長。
既然同業業務需要規范,而并非抑制甚至遏制其發展,那同業業務監管法規過于嚴格的可能性就不大,很有可能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來疏導銀行業被高度壓制的相關需求。今年8月底,第三輪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試點正式啟動,在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政策激勵下,如果商業銀行能積極參與,應能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另外,積極調整業務結構,通過創設“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在中債登集中登記托管,在專門的交易平臺上交易流轉,實現標準化金融產品生產的創新,賦予了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和資產管理計劃相應的市場主體地位,使銀行與券商資管、基金專戶、保險資管有同樣的法律地位和相同的競爭起跑線。